|
由臺師大文學院主辦的跨文化英語系列講座, 10月31日邀請來自菲律賓的Karen Felisilda,以「Las lslas Filipinas: Our history, culture and beyond」為題,介紹菲律賓的歷史、文化、生活等多個面向,帶領學生們深入認識菲律賓,並從中增進英語能力,文學院陳秋蘭院長等師長也一同出席。
講者Karen以地理、歷史開頭,提及菲律賓分為呂宋(Luzon)、維薩亞(Visayas)和民答那峨(Mindanao)三大群島,包含超過7000個島嶼,擁有約120種方言,且大部分的人信仰天主教。而菲律賓也經歷過西班牙、美國與日本三國殖民,至今仍能在語言、料理等方面看見殖民歷史對於菲律賓的影響,如菲律賓語中即有許多字詞來自西班牙語。
她也介紹了許多有趣的菲律賓風俗與禁忌,如兄弟姐妹若是在同一年結婚,或是在參加葬禮後直接回家,便可能會遭到詛咒並帶來噩運;在許多慶祝典禮上都能看見的菲律賓炒麵(Pancit),則被認為是長壽的代表;而對菲律賓人來說,「迷路」是因為靈魂(Sprits)在惡作劇,此時將衣服反穿便可解開法術。
講者Karen也表示,菲律賓一年有約42000個規模不同的慶典,如每到宿霧聖嬰節嘉年華(Sinulog festival),大街上便會有許多人拿著聖嬰像跳舞,以充滿創意的方式展現自我。
而碧瑤開花節(Panagbenga festival),則處於春季,因此以繽紛的造型花車等慶祝。此外,她也介紹了菲律賓的特色交通工具與食物,如在各地擁有不同造型的三輪車(Tricycle)、菲律賓春捲(Lumpia)、炸香蕉(Banana cue)等。
最後,她則以簡報帶給同學們一場虛擬旅行,如體驗宿霧(Cebu)的賞鯨、潛水,到薄荷島(Bohol)看巧克力山(Chocolate Hills),或至巴拉望(Palawan)享受純淨的海洋和沙灘等。
在問答環節中,對於學生提問身為菲律賓人,是否仍會感受到菲律賓不同地區的文化差異,講者Karen回答,菲律賓存在多種文化,因此到另一個地區前,還是需要先查找資料,瞭解其他地方的風情。(撰文:校園記者國文112林昀萱/ 編輯:林靜 / 核稿:胡世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