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系承辦今年國家地理知識大競賽,「地理知識組」持續以橫跨在地觀察和全球視野跨領域題目挑戰國中小生,經過激烈的競爭後,由彰化市南郭國小廖恆毅、臺北市龍山國中陳琦富分別奪得國小組及國中組金牌。
一路過關斬將,最後由41位國小生、103位國中生晉級全國決賽,10月29日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舉行全國決賽,分為準決賽和總決賽,國中組根據「準決賽紙筆測驗」選出前10強進入總決賽,以快問、快答、搶答等方式選出金、銀、銅牌。由臺北市龍山國中陳琦富獲得金牌,銀牌為桃園市立建國國中何延昇和臺北市私立東山高中附設國中黃品銜。
金牌得主陳琦富也是第十六屆國家地理知識大競賽國小組的金牌,他提到自己從小就熱愛廣泛閱讀地理、人文、科學…等書籍,對於擁有這些豐富的知識,他充滿自信侃侃而談的表示:「我有一個夢想,希望以後有機會參與書籍的編寫,讓知識與實用性有更多結合的機會,這樣,學習就可以因為生活化而產生動機,同時在環境觀察的過程中,再繼續累積學習的深度。」
本屆競賽中特別強調動手實作的「環境觀察暨手繪地圖組」,由林口康橋國際高級中等學校中學部林恩以、賴世依以「松鼠危害林木調查-以溪頭大學池步道柳衫林為例」獲得金牌,整合了環境觀察、手繪地圖和系統化的研究和數據結果呈現。
而國小組的第一名則是金門縣金湖國民小學陳毓欣、李可心的「風獅爺爺您在哪?湖前、塔后、山外社區風獅爺導覽地圖」,透過眼到腳到的實察,充分展現出金門當地的文化特色。
評審團表示,地理具有跨自然與人文社會學科的特質,強調兩者間的互動,這項比賽希望能培養學生觀察環境及以地圖展現觀察結果的能力,與往年一樣報名情況踴躍,參賽主題和表現方式都比以往呈現多樣性。
這個測驗不僅重視繪圖的能力,也考驗著參賽者的美感應用,同時在田野觀察與文字書寫上,都是評選的指標,很明顯的不同於傳統的紙筆測驗。參賽的學生們走出校園,進入鄉野,充分運用五感經驗,展現全人教育的自主學習趨勢。
本競賽由教育部國教署擔任指導單位,中華民國地理學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立大學合辦,臺灣師大地理學系承辦,並由各縣市社會領域輔導團和大學地理相關系所、農委會林務局農林航空測量所共同協辦,也特別感謝應雲崗先生紀念基金會、野柳地質公園的長期贊助,以及所有志工同學們支持。(資料來源:地理系 / 編輯:胡世澤 / 核稿:胡世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