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計有95位候選人投入22縣市的縣市首長選舉,11月26日即將決定誰將領導未來四年全國各縣市教育發展,為了檢視候選人的教育政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全國家長團體聯盟與臺灣地方教育發展學會合作,10月1日共同辦理「檢視縣市首長候選人教育政見與地方教育發展」圓桌論壇,彙整各候選人所提出教育政見,並辦理家長意見調查,蒐集對各縣市候選人教育政見的看法與期待。
此次圓桌論壇各區與談人,北區為全家盟李文誠副理事長及清華大學李安明教授、中區是全家盟輔導理事長彭淑燕及暨南大學蔡金田教授,南區是全家盟黃國盛榮譽理事長及高雄師範大學張炳煌教授,東區與離島是全家盟蕭東原理事長及東華大學張志明教授負責。論壇觀察如下:
僅不到半數的候選人已提出教育政見,部分候選人對地方教育發展尚欠缺思考
臺師大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教授兼地方教育發展學會理事長王麗雲指出,離投票不到兩個月,95位候選人中,有一半以上的候選人尚未提出教育政見,縣市政府負責國民教育,教育政策涉及眾多家長與學生,候選人還是應該具體說明教育政見。
王麗雲教授指出,檢視候選人教育政見,有幾個觀察重點,(1)政見是否由縣市本身的教育問題與需求出發?或只是跟流行喊口號?重量不重質?(2)政見是否有前瞻性,也符合教育價值?能不能展現縣市教育發展整體藍圖,而不只是撒錢政策? (3)政見可行性如何?經費人力是否到位?縣市公民是否有共識?。清華大學李安明教授及高師大張炳煌教授也提醒,對於連任者,縣市民眾也可看看這四年間縣市長教育政見的落實程度如何,做為檢視教育政見的參考。
縣市長候選人應以具體行動支持家長參與教育,勿有口惠無實惠
全家盟理事長蕭東原、輔導理事長彭淑燕、榮譽理事長黃國盛一致表示,所有政治人物都說家長很重要,卻常有口惠無實惠,家長是最關心小孩教育發展的人,但平日忙於工作家庭,參與教育心有餘而力不足,期待各縣市長候選人能提出具體承諾,團結家長參與教育。
全家盟認為可以仿效芬蘭,由政府提供經費,讓縣市代表性家長團體雇用教育專業人士,支持家長有效參與縣市教育發展。同時,期待縣市長候選人也能承諾強化家長培力,辦理系統性家長研習,讓家長能具備充分知能,參與學校與縣市教育政策與實務,讓臺灣家長早日像美、澳等國一樣,成為縣市教育真正的夥伴,而不只是為政策背書,如同陪襯花瓶。
支持偏鄉教育,有效運用資源,確保學生基本學力
東華大學張志明教授、暨南國際大學蔡金田教授、全家盟李文誠副理事長特別關心偏鄉教育,除了臺北市和嘉義市外,全國各縣市都有偏鄉,也都出現城鄉教育差距的問題,呼籲縣市首長候選人提出有效方法,降低城鄉教育差距,解決偏鄉教育所面臨的師資、網路、設備、資源問題,讓縣市教育資源公平有效運用,確保所有縣市學生基本學力與學習權,期待縣市首長候選人不要「西瓜偎大邊,偏鄉丟一邊」。
建議結合地方企業或團體資源支持學校,降低學用落差
全家盟輔導理事長彭淑燕指出,縣市首長能否強化公民協力,支持學校發展,會是選舉很重要的觀察指標。除了積極爭取中央經費外,縣市還有相當多團體或企業,擁有豐富人力物力資源,縣市首長應努力盤點整合地方資源投入教育,並避免各項資源或扶助疊床架屋,造成學校困擾。特別是在降低學用落差上,地方企業可以提供很重要的支持。
妥善因應代理代課教師比例過高現象,穩定優秀師資,提高教師工作尊嚴,強化師道
蔡金田教授及張志明教授表示,現在各縣市教師缺額控管比例高,有些甚至超過兩成,雖有其不得已的考量,但畢竟直接衝擊到學生學習,如仍須要維持一定比例的代理代課教師,縣市應會同中央研商對策,以確保代理代課教師素質,為學校留住優秀教師。
全家盟蕭東原理事長指出,無論城或鄉,理應都有優秀穩定的教師支持學生發展,全家盟將會持續關注各縣市代理代課教師比例過高的問題。全家盟黃國盛榮譽理事長也指出,家長問卷調查顯示家長擔憂學生品德教育,但如果老師本身都不能有尊嚴的工作,要如何引導學生的品格發展?呼籲縣市首長候選人重視師道,重建校園倫理,強化學生品德教育。。
王麗雲教授指出,優秀的教育系統是城市發展的火車頭,也影響無數小孩未來一生,四年一次的機會,建議家長與市民們投票時要好好檢視縣市首長候選人是否提出具體可行的教育政見。
「2022縣市教育力海報展」亦於師大教育學院大樓展出至10月1日。此次針對縣市政府「疫情下的教育力」、「品質卓越力」、「公平力」展現過去四年各縣市教育表現,共有17縣市參加,展現了縣市過去四年教育面向的努力成果。(資料來源: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 / 編輯:胡世澤 / 核稿:鄧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