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7屆亞太資優教育會議來到活動最終日,經過三天專業領域演講,學者分享,及文化展演的洗禮, 相信現場與會者及線上與會者都有豐富的收穫!大會最後一日以亞太科學資優論壇的五年回顧影片揭開序幕,亞太地區國家在發現學生潛能,培養學生多方面能力的努力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
專題演講首先由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Dennis Hong教授以發現事物的多向性作為主軸,向大家分享UCLA機器人實驗室RoMeLa的相關實驗,以及如何帶領學生不斷挑戰現有科技,去開發更為新穎的機器人。行走、滾動、跳躍的機器人,無論有兩條腿、三條腿、四條腿、六條腿,或者只有一個輪子就可以多方向移動的機器人,不只豐富了人們的想像力,更激發了人們的靈感。RoMeLa實驗室相信,創造力不一定是想出以前沒有的新東西的能力,而是把沒有直接關聯的東西聯繫起來的能力。教授在演講中也以他的兒子或學生為例子,展示創造的過程的以及如何將這些方法應用於教育和家庭。
相信大家都希望我們的年輕學子有一天能成為諾貝爾獎得主或菲爾茲獎得主,又或者其中一些人可能像埃隆·馬斯克或馬克·紮克伯格那樣領導著震撼世界的高科技公司。諾貝爾獎得主的基本要素和共同特徵是創造力,開放的思想,堅持和合作精神;至於埃隆·馬斯克和馬克·紮克伯格的共同點可能是建立帝國的心態、願景、高效率和個性。若是了解學術成就和創業的關鍵因素,並將其納入學生的課程和課外活動中,如此一來不論擁有天賦與否,實現夢想將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經過四天11場專題演講,3場邀請論壇,1場工作坊,100篇論文發表,34海報發表後,相信所有線上線下亞太資優教育會議的與會者一定有非常豐富的收穫!活動的最後大家帶著滿足且不捨的心情參與閉幕式。閉幕式邀請教育部蔡清華政務次長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宋曜廷副校長致詞,並頒發最佳論文及海報獎,在5篇得獎論文及3篇得獎海報當中,臺灣獲得了3個獎項,臺灣師生對於資優領域研究的貢獻是值得世紀為其喝采的。
頒獎後接著邀請2022-2024新一屆亞太資優教育聯盟(APFG)執委向大家致意,並邀請2024主辦國-日本愛媛大學Manabu Sumida教授與亞太資優教育會議籌備委員會成員像全體與會者表達對於承辦下一屆亞太資優教育會議的興奮之情!閉幕式的最後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郭靜姿教授,同時也是本屆亞太資優教育會議籌備主席向大家表達感謝之情,並邀請全體工作人員謝幕,在溫馨感人的氣氛中為活動圓滿完美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