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憂鬱症、酸民文化、視障者...等議題大家都有聽過,但對於這些議題,許多人往往只有淺嚐,而缺乏對細節與正確觀念的認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的畢業生,在這次的畢業展中,探討這些議題不清楚、鮮少被理解的模糊地帶,而由此延伸發想為十件設計作品。正式展覽自6月7日至12日於「濕地|Venue」進行展出,期待引導觀者一探學生們由模糊議題延伸的專業設計成果。運用跨領域知識結合平面、多媒體、產品及室內設計專長,除讓大家理解議題的本質之外,更針對議題提出實際的解決方案。
在此次畢業展覽中,華碩電腦以及CG繪圖軟硬體供應商朕宏國際給予了許多協助,以企業的實務經驗,彌補學生在策展上歷練的不足。展覽籌備初期,朕宏國際分享許多線上研討會、大型實體論壇的籌備經驗,從活動規劃到尋找合作夥伴。身為即時渲染軟體Lumion臺灣總代理的朕宏國際,提供師大設計系的同學一人一套軟體,讓學生用「所見即所得」方式,幫助他們在展場設計上發揮更多創意。負責室內設計與展場設計的師大同學表示,透過Lumion擬真的效果及龐大的材質庫,使得電腦上的3D空間模型,在視覺上也能有很逼真的呈現。
華碩ASUS則在展覽中提供各式硬體設備,其中創所未創的ProArt系列螢幕及投影機完美的展示學生的設計成果。在展場中的沈浸式投影區,使用全球第一部 Calman Verified 專業投影機,讓影像作品將以真實色彩呈現給觀賞者。設計學系畢業展總籌方宜瑄表示,華碩 ProArt 系列產品的專業級效能與顯色品質,幫助設計系學生實踐理想的設計成果。
本屆指導教授由日籍教授長友大輔和廖偉民教授指導,廖老師提到,因應國際趨勢與產業界設計需求,臺師大設計系授課已跳脫傳統分科方式,學生畢業製作不再是單打獨鬥的個人作品,而是團隊成員運用各自設計專長合作,跨域整合平面、媒體、產品、室內設計。他也強調,學生在動手創作實體作品前,必定透過閱讀相關研究文獻、田野調查以及專家訪談之後,藉由整理與分析,讓議題與解決案更加清晰,更能深入探究議題根源。
《BŪ-BŪ ROOM》作為本次展覽的主題,名稱取自臺語「霧霧(BŪ-BŪ)」,形容對眼前感到朦朧、看不清的意思。學生以此發想,從十個議題中延伸打造十件作品。並藉由設計手法,引導觀者透過感官或是內心體驗,貼近被「雜霧」所蒙蔽的事物。
以打造故宮創新觀展體驗的《文物旅行》,有感於故宮文物蘊含豐富知識、且靜態的展覽方式恐讓無歷史專業背景知識之民眾不得全然理解;與故宮博物院、台達電子進行產學合作。透過整合台達電的技術,開發設計故宮展品互動 APP。
探討魚類生態保存議題的《噗哧魚》,以現代人追求飲食能營養均衡、從營養學角度出發。透過視覺化魚類的各種養分之代替品、故事化海洋魚類生態危機等方式,讓大眾了解到吃得健康不一定要吃魚,而能夠少吃魚。除了一樣健康之外,亦能遏止魚類生態危機的惡化。
以「城市自除餘」為概念的未來產品 《B. Soldier》 ,透過黑水虻將廚餘轉化再生的設計,讓居住於擁擠都市的大眾有能力對自己產生的廚餘負責。團隊成員之一的張匯芯表示,自廚餘的系統讓未來世界的廚餘不再成為難以處理的公共垃圾,而是每個公民都能轉化的再生物質。
透過反社會概念推測酸民文化的 《酸怪培育社》 ,使用第一人稱視角讓觀者體驗成為酸民。藉由「酸人」與「被酸」的心理實際體驗、與「酸言」的實際氣味模擬,使得觀者了解酸民博取關注的自卑情節與被酸產生傷害的矛盾。而在最後讓觀者能夠在完成體驗後反思:是否成為酸民?
以主觀視角切入,透過VR體驗憂鬱症患者內心的《涕川暗流》,有感此症被社會大眾誤解、甚至汙名化,以同理的角度出發,從第一人稱視角體驗,以擬真聲響以及3D動畫,將患者的內心世界具象化,揭開憂鬱症的生活面紗。同時通過與主角對話的方式,期望觀者能嘗試溝通,練習理解,也藉此發現自己平時與他人相處時習慣的應對姿態。團隊也特別邀請輔導與諮商專業的師培學院吳淑禎副教授擔任顧問,了解憂鬱症患者實際症狀,用以發想作品情境。
《是線索集》小組以資訊爆炸的時代,人們習慣以 「標籤」 去理解、快速獲取資訊而使得人際互動關係流於表象的現象,提出別於時下建立關係的方式。以月曆的設計,每日撕下人物小線索的方式,放慢腳步,讓觀者透過更長的時間去認識一個人,直到月末才會看到其容貌和日常。藉此期望觀者在看待他人的角度時,不以單方面想像與既定印象,去概括一個人的個性與特質。
讓視障者體驗廟宇文化的《廟學堂》,透過實際與視障者訪談,以解構廟宇建築空間與造型元素的方式,讓使用者能以多感官認識廟宇文化,而不再只單純以視覺認識廟宇。團隊成員許文靜表示,經過多次訪談測試發現,「造型簡單」且「圓潤安全」是觸覺學習上的必要元素。故設計上將廟宇建築結構拆解簡化、圓角處理,以及透過多材質立體圖冊展示廟宇建築細節上的圖飾,使得使用者對於廟宇文化有更清楚的輪廓。
學生也針對視障者開發桌遊 《FINGER WALKS》 ,結合感應戒指與智慧型穿戴裝置,手指觸及特殊物件,就能觸發特定情境聲響,能幫助視孩童在定向訓練的過程中,將遊戲轉換成真實情境,幫助孩童理解數量、長度、距離等數學概念,同時訓練空間邏輯。
《霧嶼》 為新一代的都市澡堂文化的構想,有感於都市叢林中,上班族疲於奔命、勞碌的身心需要獲得釋放。以都市中的放鬆澡堂作為發想,透過空間上開闊的設計與開放式的服務體驗過程,使得顧客能在毫無壓迫的情境中,放鬆身心、沈浸於澡堂的霧氣中。
同樣作為新一代的構想, 《月下獨酌》 為現代人為享受孤獨、獨自暢飲的隱密酒吧空間。藉由空間上打造如同外太空的風格,結合黑色系的視覺呈現,欲帶給人藏身宇宙角落中飲酒的意象。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畢業展貫徹一直以來結合跨域設計知識的方式,培養學生團隊合作透過設計解決議題的能力。在今年的畢業展中,深入設計十個在生活上不同的模糊議題,並藉由華碩、朕宏兩家企業協助,使學生的設計成果貼近實務設計專業品質。(資料來源:設計系 / 影音:校園記者設計112詹雲涵 / 編輯:黃樂賢 / 核稿:胡世澤)
活動名稱:臺師大設計系2022畢業展「bū-bū room 霧室銘」
展覽地點:濕地|venue 3F、5F(臺北市中山區林森北路107巷10號)
展覽期間:2022年6月7日至6月11日11:00-20:00,2022年6月12日11:00-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