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sti
travesti
travesti
點閱人次:2326人
圖 新聞投稿
2022-05-31
國社院多元文化分享會 MIT中文部主任廖灝翔分享美國華教經歷
圖
國際與社會科學學院5月27日舉辦「多元文化分享會暨職涯發展經驗傳承工作坊」,特別邀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中文部主任、華語文教學系研究所校友廖灝翔發表線上專題演講。
圖
國社院江柏煒院長和副院長賴志樫都全程參與活動,而華語系蔡雅薰主任和陳寅清副教授個別擔任活動上下半場的主持人。
圖
南韓籍華語系博士班學生崔恩惠分享家鄉文化。
圖
印度籍東亞系碩士班學生沈英杰分享求學經歷。
圖
泰國籍人資所碩士班學生盧桑妮分享在臺求學生活。

慶祝臺師大今年百年校慶,國際與社會科學學院5月27日舉辦「多元文化分享會暨職涯發展經驗傳承工作坊」,特別邀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中文部主任、華語文教學系碩士班校友廖灝翔發表線上專題演講,分享師大求學歷程與美國四大校任教經驗,鼓勵學弟妹不忘教育工作的初衷,將格局放眼世界。

廖灝翔主任於2001年畢業於臺師大華語文教學系碩士班(當時為華語文教學研究所),赴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Ohio State University)取得中文教學法博士學位。他在國外的任教經驗豐富,曾先後在美國維廉大學(William College)、美國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現於麻省理工學院積極推動「磨課師」課程(MOOCs)。

廖主任回顧過去在師大的求學歷程,並表示當時學習的基礎原則至今仍然是他做專業教學判斷的依據,使他受益匪淺。他特別感謝眾多教授細心而紮實的教學造就了現在的他,更慷慨分享國外多年的職涯經驗。

廖主任也說,這次演講以《W.H.O.M.華教二十:記憶經典與數位未來》為題目,其實W.H.O.M.四個字母是維廉大學、哈佛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縮寫。其中在哈佛任教的經歷,讓他時常覺得自己有許多不足,而更敦促自己精進。

「科技發達,學生可以在家自學,身為老師,憑什麼叫學生來上你的課?」當時的他為了50分鐘的課程,會花4小時備課,背後的用功與用心,也讓他獲得哈佛最佳教師殊榮。

如今任職麻省理工學院,廖主任說,MIT為全美入學門檻最高、競爭最大的學府之一,是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導向的大學,學生性格樸實又具創新思維,也讓他深受影響。他也認為,四間學校都有各自在學術專業上的特點,並提醒學弟妹帶著「做教育」的初衷將格局擴大,也認為未來開放式線上課程並不會取代實體課程,而是以混成方式提高教學效率。

活動下半場,分別由南韓籍華語系博士班學生崔恩惠、印度籍東亞系碩士班學生沈英杰、泰國籍人資所碩士班學生盧桑妮,帶來他們在求學經歷上和國家文化的分享,也讓其他與會學生了解不同異國思維和職涯發展指引。(撰稿:校園記者音樂系碩士班李學淇 / 編輯:黃樂賢 / 核稿:胡世澤)

上一筆
下一筆
上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