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配合近年學習π型化趨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幅調整通識課程自主學習範圍,其中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學生,以系上既有的機械手臂教材為基礎,結合科技教學專業、數位學習課程及師資培育相關知識,於2021年將其發展為國小中年級學生的運算思維課程,成功於新北市林口區新林國小進行試教,成為自主學習新制推出後第一例成功申請的案例。
臺師大於108年開始調整共同教育實施方式,並修正通識課程自主學習的範圍,於109學年度開始實施。在109學年度開始適用的自主學習課程中,學生被鼓勵以「跨域」、「議題導向」或結合環境永續發展目標(SDGs)思考學習主題,由2人以上的團隊自主規劃在一學期內至少36小時之自主學習課程。
學生提報申請書和計畫,經通識教育中心課程委員會審查通過後,據此將其落實,通過計畫設定的考核後,可取得2學分的通識學分。此政策將以往「老師覺得學生該學什麼」的大學課程設計翻轉為由學生思考「我想要學什麼」、「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真正學到甚麼」的自我實踐。
計畫召集人、科技系學生梁維銘表示,計畫緣起是來自對系上既有開發中的機械手臂教材甚感興趣,在系上110級專題展覽亦有組別提出機械手臂與RFID結合後所製成的機械手臂桌上遊戲。這次課程主要是延伸該桌遊,結合新課綱團體共學的價值與近年興起的數位學習趨勢,希望將相關內容與小學中年級的課程結合,並開發成教材。
回想當時開課的過程,梁同學表示,因為學校當時剛通過新制的實施要點,許多細節未臻完善,所以從計畫的詳細內容到後續執行的協調很多都是透過與通識教育中心負責專員的來回溝通才慢慢達成共識,尤其課程執行到後來受到本土疫情升溫影響,原先預計進行的對照組試教便無法順利進行。好險當時為將教學過程留存,與指導老師丁玉良老師一起摸索了線上直播的技術。
受到當時全校教學均需配合疫情指揮中心要求改成線上授課,遂提議以協助系上部份課程進行遠距教學為後半學期教學內容。雖與原先設定的目標有些偏離,但在這段自主學習的旅程中卻有了意想不到的收穫,也很榮幸成為師大第一組成功執行自主學習的典範。
同樣有參與課程的徐翊堯同學表示,一開始機械手臂的教育意義是透過了解外部知識以達到期望的科技教育意義。然而,若把機械手臂視為一個工具,它其實可以協助人們完成更多教學目的。在課程中,團隊也嘗試將機械手臂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與學校的學科知識,帶領他們認識運算思維。
「自主學習把對我來說有興趣的事物變成我想學習的內容。」徐同學也說,其中還包含一開始不那麼有興趣的,但基於這是設定目標的一部分,所以有動力要把它學好。
另一位廖婕茹同學表示,她認為自主學習這門課讓自己放下過往學校、升學制度規劃好的步驟、過去業界偏好能力或是客戶需要什麼樣的服務,將眼光放遠,看看職場上或是在未來人生旅途中會用到什麼樣的技能、什麼樣的裝備,提早讓自己全副武裝,透過自主學習學會自律,透過量身訂製的學習計劃,讓成功的目標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唾手可及的契機。
同樣亦有修課的陳宛忻同學回想這樣的過程,她認為這次教學活動所使用的簡報和學習單都定稿得有一點倉促,若能早一點完成,或許在正式去國小教學前可以先大略演示給該班級的老師看,請老師給予建議和回饋,這些建議和回饋對小朋友的學習和之後的教學會有很大的幫助,同時也可以和老師建立默契,讓正式教學更順利。
負責這次自主學習的指導老師丁玉良老師表示,近年實務運作導向教學已逐步融入師資培育或在職教師訓練。然而師培大學的教授如何啟發學生,從實務的學習活動中體會教學理論落實的方式,並從中發展自己個人的結合實務經驗的教育理論與理想以促成後續發展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個挑戰的任務。
尤其在科技日新月異的STEM教育領域,教育場域的自主學習,並非完全是學生的自我探索知識,教師的指引與輔導亦扮演重要的因素。這次的活動證實了自主學習對具準教師身分的師資生在正式接觸教學實習前具有明顯的教學現場體驗的學習效果。且透過這次的經驗,對自主學習的引導、策劃、實踐與考核標準的明確化,具指標性的意義
此外,提供本次自主學習活動的林口新林國小劉道德校長表示,本來學校的校訂課程,已有使用Scratch教導學生基本程式概念,另有Micro:bit讓學生體驗機電整合的相關課程。本來期待將機械手臂課程放置於五六年級,作為靜態程式轉銜至Micro:bit課程的銜接,唯在實踐後發現課程定位可以有更好的安排。對於透過本校自主學習課程,引導學生進行教材開發一事,劉校長表示新版的課程經試教,發現成效不錯同時學生反應極佳,課程發展委員會討論後已納入本校三年級校訂課程,希望提供此類STEM新興課程一個可長可久的永續發展。
通識教育中心表示,自主學習課程按本校《通識課程自主學習實施要點》分為「專題探究」課程及「MOOCs」課程。其中「專題探究」課程係指學生基於強烈學習動機,組成團隊並自主規劃至少36小時有關跨域學習及議題導向之課程。本次科技系所開設之自主學習課程係於109年底提出申請,並經109學年度第二次通識教育中心課程審議委員會通過。
面對第一起新制下的自主學習開課,通識中心以審慎的態度與修課學生反覆溝通,又適逢臺灣本土疫情升溫導致課程實踐情況,與原先設定目標有所不同,但在反覆調整下順利通過課程並取得學分。學生團隊在教學過程不斷地調整教學策略解決問題,並獲得該校認可實屬不易。
通識中心鼓勵所有對自我探索或創新學習有興趣的在校生,組團提出符合個人需要的自主學習計畫,希望透過這樣的課程,讓學生體會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即使未來面對任何問題都可迎刃而解,落實大學教育中重要的自我探索與學習目標。(資料來源:通識教育中心 / 編輯:黃樂賢 / 核稿:胡世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