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動手做實驗,激發學習物理的好奇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華民國物理教育學會、高雄大學科教中心及普通高級中等學校物理學科中心,3月19日聯合辦理「動手做物理教學研討會」,共200多位中小學教師共襄盛舉,透過專題演講與工作坊,充實教師教學能力與資源。
研討會適逢今年臺師大百年校慶,也為2022年物理年會衛星會議之一,臺師大理學院院長陳焜銘開幕式回顧理學院歷史,並表示今年是化學系與物理系成立60週年,培育許多優秀教師,近年著重學術研究,藉著一千多篇論文,進入QS學科排名。他也強調,現今多元學習內容加入,科學教育仍為重點,理論與實作應在教學中取得平衡。
臺師大物理系駱芳鈺副系主任感謝許多系友教師出席活動,透過實作教學相長、互相砥礪,學習新知,並希望臺師大作為教學整合平臺,讓全國不同階段教師在此繼續精進。他另外也邀請系友,參加今年5月28日「系友回娘家」,重溫校園時光。
臺中一中校長林隆諺致詞提到,中一中承接高中物理學科中心,近年連結大學物理教育學會,透過臺師大再次回到大學課堂,激發不同靈感,同時期望推廣此合作模式,不讓教學受限。
中華民國物理教育學會余進忠理事長點出,近五年因應時代改變,108課綱核心強調跨領域、資訊融入,與跳脫傳統教學。對比過去全套百科全書無法收錄現有知識,學生正確運用資源找出結果,訓練IQ、EQ與組織能力,是108課綱自主學習的目的。余理事長也指出,小六至高三是形塑組織能力重要階段,各階段教師是影響學生學習成效的關鍵角色。
余理事長也特別感謝臺師大物理系駱芳鈺副系主任、傅祖怡教授、陳育霖助理教授協助辦理研討會,並致贈感謝狀。緊接著第一場專題演講以物理教學演示拉開序幕,邀請東吳大學物理學系陳秋民副教授展示磁性相關創意實驗,提供多樣的教學方向。下午則由國立成功大學黃悅民教授主講「STEAM教育活動評估與行為診斷」,點出疫情時代,加速資訊及通訊科技在教學現場的運用。
研討會也另外安排五項工作坊展示物理實作教學,分別為「學習蝸牛超能力—製作仿蝸牛膠帶與膠水」、「探索柯南的偵探世界—CSI鑑識科學探究與實作」、「雲端血氧機DIY」、「磁性小尖兵」、「物理桌遊(物理微翻轉遊戲式教學)」,為自然領域教師增加教學知能、教育資源與教學能力。(撰文:校園記者人發113沈佩儀 / 編輯:黃樂賢 / 核稿:胡世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