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大、臺師大和臺科大等臺灣大學系統三校學生,累計逾6萬人次跨校修課,還能跨校雙主修、輔系,因應校際通勤需求與日俱增,臺大系統提出「大學之道」通學單車道願景,1月18日在臺師大舉辦論壇,邀請產官學界深度交流,初步規劃三校間設置特色單車道,串聯沿線自然與人文景點,讓大學生騎單車跨校上課時,就能享受環保、健康又安全的通學路。
近幾年,節能減碳蔚為潮流,單車,不僅是穿梭巷弄最便利的交通工具,在國際間更是一種時尚潮流,一種實踐環保的態度。最近,騎著YouBike在大街小巷趴趴GO,也已成為臺北尋常的街頭風景,更為臺北塑造出國際化氛圍。
地球暖化、能源短缺是全球共同面臨的問題,而乘坐公車、捷運、微笑單車等公共運具,則是臺北人愛地球、實踐低碳生活的方式之一,位在臺北市大安區的臺大系統,也有越來越多大學生覺得,到另一校上課不容易找機車位,選擇以單車代步,行車速度雖然慢了下來,卻有機會看見以往不曾留意的美景,也可以達到運動效果。
不過,騎單車在人行道上,人車爭道,在汽機車多的大馬路上踩單車,又險象環生。為了使三校師生通學更安全,並落實大學社會責任,持續朝低碳環保、在地連結、綠色都市邁進,此次論壇除邀請臺北市政府、各校專家學者外,也有工程顧問、自行車產業人士參加,希望從宏觀願景談到具體規劃,激盪出智慧火花。
打造臺大系統三校間特色通學單車道
「大學之道論壇」由臺師大地理學系規劃辦理,邀請相關領域學者及臺北市交通局陳榮明副局長、臺北市政府林士斌參議、中華顧問工程司周永暉董事長、鼎漢國際工程顧問公司吳清如副總經理、臺灣雲豹公司總經理暨臺灣樂活自行車協會徐正能理事長等引言與談,並由吳正己校長進行總結和歸納。臺大系統執行長、臺大羅清華副校長、臺科大劉志成副校長等都出席。
會議以通學道的願景、現況及需求、環境改造與相關配合三大主軸進行討論,不只由學者提出願景、由產業界的專業角度提供建議,更期待納入市議員、市府相關單位、在地社區居民等的協助與努力,產官學與使用者同心協力,完備大學之道的方式與可能。
公部門角色相當關鍵,大學之道涉及整體都市交通規劃,公部門之投入能加速規劃落實,因此目前亟需政府協助,盤整三校間合適的通學道路措施,完備都市單車道建構,並針對單車道周邊的公有土地、歷史建築、文資空間、綠地等進行優化。
「大學之道」串聯產官學推動都市再設計
目前初步建議三條主題路線,分別是沿著河濱的河岸單車道、路線最短的簡單單車道、行經古亭與公館商圈的熱鬧單車道。未來各路線將彙整沿途行經的都市古蹟、名人故居、公園綠地、社區商店、二手書店等,進一步強化特色,不僅為低碳通學路線,更帶動社區經濟與特色發展,提升在地生活環境。
「大學之道」的初步想像,於論壇前利用焦點討論法,從都市再發展、單車交通的健康面向、都市歷史文化與行銷面向、以低碳綠能追求永續等方面策劃,再於論壇中由各方專業視角,針對該先備規劃進行具體討論。論壇結束後,將彙整豐富的討論成果,就實務需求與成果,書寫一個執行摘要,作為未來實施的重要參考依據。
大學之道的規劃思維,為人本交通之概念,例如以行人或自行車為道路設計的主體,強調移動的安全性、舒適性、綠色空間及遮蔭。此外,大學之道更積極回應多項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例如提倡以健康環保的方式通勤、串連多點高教資源、結合周邊社區與商家一起發展等。
履行大學社會責任上,大學之道引進師生進入社區,強調區域產學連結,不但鼓勵大學以在地發展需求與真實生活問題為導向,對不同單車道區段進行規劃設計,也期待導入開放式創新及生活實驗室概念,發展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跨領域整合,例如規劃與單車有關的科技運用、交通規劃、休憩商舖等,打造永續的經濟和生活環境。
臺師大吳正己校長表示,臺北市有完善的公共運輸路網、平順舒適的人行道、便利的公共自行車系統,盼未來規劃「大學之道」單車道後,少了汙染,多了健康,讓三校學生跨校上課更安全,假日則可以騎單車悠閒逛市區,用慢速體驗臺北的多樣風情。(撰文:校園記者社教111饒辰書、公事中心胡世澤 / 編輯:胡世澤 / 核稿:鄧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