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屆國際學校華語教育研討會暨工作坊(The 8th International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Conference and Workshop)」於11月25至27日舉行,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與科技研究中心」和「康橋國際學校(秀岡校區)」主辦。此次會議為期三天,與會者超過200人,除臺灣外,亦包含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澳洲、南韓、香港、中國、越南等10多個國家或地區。
第八屆研討會的主題為「國際中文教育的反思與挑戰」,探討教師專業發展、教與學之資訊與通信科技、跨文化教學及文化教育、教學方法與教學轉化、國際教育、語言本體,旨在促進華語語言及文學於國際教育情境下的教學覺察與實踐,會議形式包括國際知名學者及作家的主題演講、教學工作坊及個人論文發表等。
臺灣師範大學宋曜廷副校長表示,國際學校的中文教學有很多別於傳統教學的特色,包含: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引導學生自發性學習;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應用多元的教學方式與教材;善用科技媒介提升教學效率;強調研究導向的教學實踐。透過上述作法,讓國際學校的華語文教育朝向豐富、創新、多元、有效。
另一個主辦單位是康橋國際學校秀岡校區,臺師大心輔系畢業的徐文淞校長校友表示,傳統認為中文教育是背誦和記憶,然康橋國際學校偏重高層次的能力培育,包括賞析、思考、批判等,強調教師共同備課、跨領域教學、學生團隊合作、多元素材應用,並培養學生能思考與比較不同文化的差異。期待透過此次研討會,促成各領域教師及專家學者共同研討,讓國際學校的華語文教育更具國際觀與多元性。
國際學校華語教育研討會暨工作坊(International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Conference and Workshop, ISCLE)從2013年發起,預計每年召開一次,目的為提供一個平台,促進教育工作者和專家共同在平台上探討國際學校的華語文教育相關議題,並分享示範做法。歷屆研討會的成效深獲國際學界肯定,並帶動全世界對華語文教育的研究風氣。
此次研討會秉承過去的宗旨及傳統,為國際學校華語文教師提供專業交流之平台,亦舉辦多場專家主題及由在職教師帶領的工作坊。惟因應疫情的緣故,由實體轉為全面線上會議,讓與會者透過網路和國外學者進行交流。大會共安排3場主題演講、1場座談會、26場工作坊、70篇論文發表,全球各地華語文教學專家、學者和研究生們皆積極參與。(資料來源:高教深耕計劃辦公室 / 編輯:胡世澤 / 核稿:胡世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