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度亞太師資教育學會(Asia Pacific Association for Teacher Education)與臺灣教育聯盟(Taiwan Education Alliance)於11月26日、27日聯合舉辦為期兩天的國際研討會,以「型塑未來教師在全球教育變遷下的新樣貌(Shaping Future Teachers for Global Education Changes)」為主題,與各國教育研究工作者從不同國家的觀點,根據不同的文化背景、政策制定與研究方向,針對師資培育研究進展與未來發展方向,進行深度交流與討論。兩天論壇講者與討論人來自約13個國家與地區,而線上與會者亦多達千餘人次,顯見各國教育工作者對於議題的關注。
活動共分為跨國論壇(Cross-national Panels)、國際研究生論壇(Postgraduate Research Forum)、新書論壇(New Book Launch Forum)以及偏鄉教育論壇(Rural Education Forum)四區塊;其中,跨國論壇更是廣邀來自臺灣、南韓、日本、新加坡、澳洲、印尼、泰國、菲律賓、柬埔寨等亞太地區近10國教育領域學者齊聚,探討教育改革、變遷以及因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之於教師能動性(Teacher’s Agency)、教師專業素養(Teacher’s Competencies)甚或是教師幸福感(Teacher’s Well-being)的影響。
基於疫情考量,全程採線上會議進行,跳脫疆界侷限,各國學者齊聚一堂暢談在不同文化脈絡下的教育發展現況,碰撞不同的教育新觀點,並激發多元跨域的學術思考,也期望透過亞太各國的經驗在VUCA時代以及因疫情帶來衝擊所產生的應變,反思國內現況,逐漸建立新的師培與教育改革篇章。
在跨國論壇的三個場次中,第一個場次由淡江大學教育學院潘慧玲院長主持,邀請來自臺灣、南韓、新加坡以及印尼之學者,對於如何型塑教師素養以及教師主體性進行跨國經驗的分享,其間,學者們提出教師是為促進改革的角色,因而期望在師資培育過程中,重視培養教師具備21世紀未來教師的多元素養。
第二場次則由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楊巧玲院長主持,邀請來自日本、菲律賓以及臺灣的學者帶領與會者進入教學現場以及職前教師培育場域,探討教師共學社群對於教師專業成長的提升、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線上課程如何有效達成學習成效,以及如何減輕教師壓力,提升教師幸福感等。
第三場次由澳洲蒙納許大學教育文化與社會學院(School of Education Culture & Society, Monash University)Eisuke Saito教授主持,與來自菲律賓、泰國、柬埔寨的與談人,就東南亞國家在疫情時代中教師專業發展相關議題進行分享。
研究生論壇的三個場次中,來自臺灣、香港、菲律賓、澳洲、孟加拉等國的研究生們,針對如何提升疫情下的遠距英語教學/學習成效、疫情下的照護教育(caring pedagogy)與文化衝擊、教師角色轉變述說與工作滿意度調查,以及機器人是否可取代教師成為知識傳播者等議題進行理論與教學實務經驗上的分享,也讓亞太師資教育學會成為在疫情時代下各國高等教育經驗交流、分享的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亞太師資教育學會廣邀各國曾經於歷屆論壇發表過的學者共同撰寫新書《Challenges of Curriculum Reform and Responses of Teacher Education: Asian Perspectives》以集結過去交流經驗,並於此次系列活動舉辦新書發表論壇,以〈Innovation of Pre-service Teacher Education〉、〈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A Retrospect of Teacher Education Reform〉為子題,請新書內各篇章作者於論壇中預先發表,邀請三位重量級討論人,就新書內容透過論壇中對話與討論,使新書內容更為完善。新書論壇深化學會內學者之連結與夥伴關係外,也為高等教育以及師資培育政策或學校治理留下亞太地區的經驗紀錄,以期擴大亞太師資教育學會的影響力。(資料來源:教育學院 / 編輯:胡世澤 / 核稿:胡世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