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迎接明年百年校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與全國校友總會攜手,陸續在全國舉辦四場「未來教育在臺灣」教育峰會,北區場在11月13日先登場。全國校友總會理事長、金仁寶集團董事長許勝雄、臺師大校長吳正己號召下,上百位國高中校友校長、老師及教育局處首長齊聚,針對「極速科技、後疫時代、國際變遷」三大主題,凝聚共識並尋找未來教育的行動方案,為臺灣的教育帶來前瞻與展望。
臺師大自1922年創校迄今,歷時近百年世代傳承與培育人才,尤其過去肩負師資培育的重責大任,更是影響臺灣教育的重要推手,畢業校友在全國各級學校師資、教育行政人才表現亮眼,其中國中校長占全國34.7%、高中職校長占全國44.4%、大專院校校長佔全國12.6%,現任教育部長和六都教育局長都是校友,還有12位為現任縣市長或教育局處首長,對臺灣的教育影響深遠。
許勝雄理事長強調,教育是厚植國力的根本,期待這次峰會除了強化校友凝聚力,更彰顯臺師大在教育界的領導地位,並探討未來教育發展趨勢,盼為急速變化時代中如何培養未來人才,提出嶄新觀點,對臺灣社會有所貢獻。
吳正己校長致詞提到,臺師大近年QS和THE世界大學學科排名,教育學科維持在20多名,不僅展現研究豐碩成果,也歸功於許多校友投入教育界服務,培育各領域人才。他也表示,臺師大明年將迎來百年校慶,同時藉此次峰會匯集校友睿智,與全國校友總會及各地校友會,設定三大面向、10項議題,運用公民咖啡館的方式,對未來教育提出新見解。
當日與會來賓包含前教育部長吳清基、臺北市教育局副局長陳素慧、新北市教育局局長張明文(工教系校友)、桃園市教育局副局長林威志(教育系校友)。三場專題講座中,資訊教育研究所教授張國恩以「極速科技之未來教育」為題,強調後疫情時代的教學與學習型態面臨改變,學生為主、老師為輔的角色轉變成為趨勢。
高雄師範大學校長吳連賞(地理系畢業校友)接著提出「後疫情時代之未來教育」,教學虛實整合造成深度自主學習,由於學習載具不同,與偏鄉中小學攜手合作成為關鍵。臺中教育大學校長王如哲(教育研究所校友)則談「國際變遷之未來教育」,政府推動「2030雙語國家發展政策」,認為英語應作為國際間溝通橋樑,而非英語世界的單方文化輸出。
下午場次則由十位北區校友校長擔任桌長,以公民咖啡館形式,帶領全體與會校友集思廣益,探討10項教育議題,其中包括人工智慧如何改變教育思維、師培機構如何培育具備資訊識讀及科技素養的未來教師、組織虛擬化及資訊共享的新思維如何影響學效經營與領導,以及國家雙語政策如何影響學校組織等重大子題。
教育學院副院長卯靜儒表示,本次主題是臺師大教育領域學者們集思廣益後,歸納出的10項重要議題,希望透過集結具資深教育經驗校友們的腦力激盪,提供政府擬定教育政策時,更具體的願景與思考方針,同時彰顯臺師大的社會影響力、履行大學社會責任。
針對疫後對教育發展的影響,副校長印永翔指出,儘管2020年順利地將課程在短時間內轉至線上,但調查後也發現存在「非同步授課能力不足」、「線上教學的課程設計需調整」、「在線上教學下,選擇題以外的測驗方式仍須加強」等問題。同時他也強調,「AI正在瓦解70年來建立的教育模式」,值得未來持續關注。
「學生面對技術變遷的不確定性,是未來的常態。」研發長許瑛玿認為,面對隨時都在改變的環境是當今世代的重大挑戰,所以教育應該朝向「教導核心概念」、「培養系統性思考」、「具備問題解決能力」發展,讓學生在未來面對複雜變化時更游刃有餘。
全國校友總會秘書長康敏平表示,為使峰會當天順利凝聚各方觀點,事先邀集深耕教育界的校長校友、校友會理事長等,參與教育峰會桌長會議,繼今天完成北區場後,中、東、南區三場將分別在明年元月16日、22日、26日舉行。(撰文:校園記者社教111饒辰書、公事中心胡世澤 / 編輯:胡世澤、黃樂賢 / 核稿:鄧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