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部發起「跨領域美感教育卓越領航計畫」,美感教育工作教師將美學融入多元學科,提升學習品質。臺師大11月12日在禮堂舉辦「109 學年度跨域美感績優學校頒獎典禮」,計畫主持人臺師大美術學系趙惠玲教授表示,計畫目的是讓所有科目都能享有國家資源,並皆能培養學生美感素養,深耕在地。
與會貴賓包括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武曉霞司長、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藝術教育科彭寶樹科長及陳昱翰先生、計畫共同主持人臺師大教育學系黃純敏教授、計畫協同主持人臺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學系高震峰教授、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型設計學系陳淳迪教授、臺師大表演藝術研究所陳韻文副教授,以及師培合作委員臺師大美術學系江學瀅助理教授。
武曉霞司長表示,跨領域教學是12年國教的重點,而真正能打動人心的跨領域課程,勢必要能夠深入學校的在地文化。如同此次計畫團隊雖因疫情無法出國參訪,但轉向關注在地同樣收穫豐富。美感教育作為未來創造力及國家競爭力重要的一環,武曉霞司長代表教育部感謝臺師大計畫團隊,以及全臺各地用心實踐計畫的教師們,並期待後續計畫能影響更多學子。
計畫主持人趙惠玲教授則帶領與會者們一同回顧計畫歷程,從最初僅十幾間參與學校,到如今擁有三百多所合作學校、擴及四千多位教師與七萬多名學生,她也提到,臺灣因疫情迎來數位教育元年,如何掌握年輕學子們熟悉的線上領域也成為新課題,從記錄每期計畫內容的專書發表到最終的成果展,計畫團隊皆努力達成線上與實體混合,希望能以更彈性的方式推廣美感教育。
「在計畫中,其實學生也給予我們很多,我們是共同成長的。」江學瀅助理教授以藝術治療與園藝治療切入,分享她與學生一起製作盆栽、養育仙人掌的案例。她指出,美感教育不只擅於運用「象徵」,無論是肉眼看見的表面或背後不為人知的努力,跨領域美感教育的精神之一,便是對生命的體悟,同時,它也是一段師生共同成長的美好經驗。(撰文:校園記者歷史111陳冠恩 / 編輯:黃樂賢 / 核稿:胡世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