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sti
travesti
travesti
點閱人次:1296人
圖 新聞投稿
2021-11-12
華語教學體現外交力 臺師大攜手國合會培育跨文化人才
圖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與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國合會)今年共同推動「大專青年海外技術協助服務計畫」,華語文教學系學生向海外7個與臺灣友好國家的學習者進行空中授課,一方面透過華語教學體現外交力,同時培育臺灣跨文化人才。
圖
計畫主持人臺師大華語文教學系主任蔡雅薰表示,實習生所提供的教學著重「跨文化」與「學習者本位(student-centered)」的概念。有別於只以語言等級對應制式教材,實習生則以專業華語知識,為學習者打造有助益的常用語境,貼合學習者的目的和需求。
圖
大學部實習生張心柔收到來自聖文森學習者真妮帶來的家鄉皮製拖鞋,見證華語教學搭起的情誼。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與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國合會)今年共同推動「大專青年海外技術協助服務計畫」,開設國際線上華語教學實習課程,讓華語文教學系學生向海外7個與臺灣友好國家的學習者進行空中授課,包括友邦貝里斯、瓜地馬拉、巴拉圭等國學生、軍公教職員,一方面透過華語教學體現外交力,同時培育臺灣跨文化人才。

國合會在全球36國家執行85項計畫,2013年在教育訓練部分加入華語文教育產業輸出計畫。臺師大今年推薦華語文教學系大學部及研究所共67位學生參加實習服務,配合國合會外派華語教師,為友邦學習者進行課後一對一、一對多的線上遠距教學。學生完成兩個月實習後,11月11日獲得國合會頒贈的線上華語教學實習證書,未來也能列入國合會外派華語教學助教及外派教師優選名單。

計畫主持人臺師大華語文教學系主任蔡雅薰表示,實習生所提供的教學著重「跨文化」與「學習者本位(student-centered)」的概念。有別於只以語言等級對應制式教材,實習生則以專業華語知識,為學習者打造有助益的常用語境,貼合學習者的目的和需求。

例如碩士班實習生王雨彤得知巴拉圭學習者目前就讀觀光系,未來想成為一名導遊,她配合課文「校園生活」單元,安排學習者利用課文中的生詞語法,做出一本校園導覽電子書,如此一來結合專業與語言學習,實踐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蔡主任也提到,華語系實習生也採用哈佛大學教育學院「零點計畫(project zero)」中的「視覺化思維」概念,透過語言實習過程分享臺灣及中南美洲文化照片或生活圖像,既可活絡學習者的深度思考,又可以達到語言教學的跨文化理解交流,讓實習生認識豐富多元的中南美洲國家節慶和生活型態的視覺具象,也讓中南美洲的學習者認識臺灣的繽紛多彩的文化藝術等,促成更好的學習效果。

碩士班實習生余安維分享,授課主題是「臺灣的夜市」時,他以基隆廟口夜市作為教學素材,從局部單個燈籠的圖片,引導學生猜測燈籠出現在哪,接著視角放大到一排燈籠,再擴大到燈籠與車水馬龍的夜市照片,讓學生透過圖片變化和觀察細節的猜想過程,逐步建構對臺灣夜市的印象與認知。

大學部實習生張心柔分享,教學對象多來自中南美洲,是臺灣同學近乎陌生的地區,但依舊能透過線上教學拉近距離,互相了解彼此文化。聖文森的學習者真妮今年申請臺灣外交部獎學金,赴臺後與張同學相約碰面,並以家鄉具特色的皮製拖鞋作為見面禮,感謝張同學在課堂上分享臺灣經典代表「藍白拖」,也見證華語教學搭建起橫跨16040公里的情誼。

蔡主任表示,跨文化人才培育已成為國際華語文教育的教學任務,至於這項任務能否落實,其關鍵與教師的培訓工作息息相關。倘若今後培訓機構在跨文化人才培訓上,對受訓教師的跨文化能力素養能有充分的關注,同時結合適當有效的培訓策略,發展一套符合這方面專業能力的課程模式,相信全球華語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將大有幫助。(撰文:校園記者華語112張華珍 / 編輯:黃樂賢 / 核稿:胡世澤)

上一筆
下一筆
上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