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sti
travesti
travesti
點閱人次:3128人
圖 新聞投稿
2021-10-06
教育之路不斷精進 13位師大人榮獲師鐸獎
圖
教育部日前公布110年度師鐸獎名單,全臺共72位優秀教師獲選,其中有13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校友及教授得此殊榮。
圖
臺北市長安國小徐佑琪老師(左)、新北市淡水國小郭炎煌教師。
圖
澎湖縣白沙國中葉天文校長(左)、花蓮高工教務主任汪冠宏(中)、宜蘭羅東成功國小學務主任高介仁。
圖
臺北市蘭雅國中李芝安校長(左)與邱明成教師。
圖
北一女中周芳妃(左)、張哲榕教師。
圖
臺北市中正高中江惠真校長(左)、南港高中余鍵紘教師。
圖
臺師大張國恩講座教授(左)、體育與運動科學系曾明生講師。

教育部於9月27日舉行110年度師鐸獎頒獎典禮,表揚全臺共72位優秀教師,其中有13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校友及教授榮獲殊榮,從教學創新、打破升學迷思到協助弱勢,都能見其身影,並在實踐教育理念過程中,讓老師角色不只存在於上課鐘聲,而是在生活各個角落。

獲頒師鐸獎的有新北市淡水國小郭炎煌教師(美術系),臺北市則有長安國小徐佑琪教師(社教系)、蘭雅國中李芝安校長(教育系)與邱明成教師(生物系)、南港高中余鍵紘教師(體育系),以及在北一女任教的周芳妃教師(化學系)、張哲榕教師(音樂系),和中正高中江惠真校長(教育系);還有花蓮高工教務主任汪冠宏教師(工教系)、宜蘭羅東成功國小學務主任高介仁(圖資所)與澎湖縣白沙國中葉天文校長(歷史系),以及臺師大資教所張國恩講座教授、體育與運動科學系曾明生講師。

9月27日頒獎典禮上,總統蔡英文致詞說,「教育是一份偉大的事業,每位老師就像孩子的守護者。」如徐佑琪老師期許自己成為一位溫度的老師,曾指導聽覺障礙學生,參加了語文朗讀競賽拿下全國冠軍,希望用自己棉薄之力,看見每個孩子生命的亮點;郭炎煌老師則將藝術融入日常,鼓勵學生將自己作品義賣,並將收入回饋給社會,6年來已捐助9個慈善團體逾六萬元。

葉天文校長則是大學畢業即返鄉服務,克服離島缺乏師資的障礙,開設海洋與音樂素養多元教育。以校為家的他,改善學校宿舍、提升正式老師比例,只為讓學生有更穩定的學習環境;同樣面臨城鄉差距問題的汪冠宏教務主任,曾主動向中鋼提出產學合作,媒合學生從實習到成為員工,給予弱勢同學很大的學習激勵,是唯一由教育部國教署推薦的師鐸獎得主,也是花蓮高工第一人;同樣在東部任教的高介仁,多年從事閱讀推廣活動,曾獲得教育部「閱讀推手個人獎」的肯定,同時也擅長寫作教學,指導學生用文字來表達所思所想。

在教育界深耕37年、曾榮獲教育部教學卓越金質獎的肯定的李芝安校長,認為教育在現代必須有所調整,放手讓學生天賦自由,由他們自主決定學習樣態,塑造蘭雅國中獨特的學習情境,也成為全國教學典範學校;同樣也在此任教的邱明成老師,喜愛電玩的他,用遊戲結合自然科學,訓練學生邏輯思考能力,他認為「興趣才能引發動機,即便學科成績差,但從中體認到的態度與信念,將會一路伴隨成長。」

北一女中任教的周芳妃則是將環保永續融入探究與實作課程,擺脫化學課只有講、背、抄的讀書窠臼,與時俱進的把食安議題導入化學實驗當中,更讓學生學以致用;同樣在北一女中任教的張哲榕老師,則把國文課堂文本進行饒舌創作,透過自身的音樂專業,協助學生將聲音具體化為獨特的議題作品,同時將課堂上的教學內容上傳雲端與所有人共享,兩位把教育的影響力從學生擴及到社會關懷,不遺餘力。

因應未來社會,現在高中生課程也日趨多元,不僅有輕艇課程,還有雙聯學制可以攻讀:中正高中江惠真校長鑑於越來越多臺灣青年休學至國外就讀,於是在校內開設美國大學預修課程(AP),修完並通過考試就能取得雙文憑;還有身為國家級輕艇教練的余鑑紘老師,十幾年前開始推動輕艇跨校選課,以「只要想嘗試的,都會給予機會」精神,鼓勵同學們嘗試,今年五月更不畏疫情率領學生至泰國參與東京奧運資格賽。

孔子名言「有教無類」,教育不一定是要追求更高成就,而是營造一個讓人人能平等享受其中的氛圍,如十多年來帶領身障者探索肢體多元發展的臺師大體育系曾明生老師,於屆齡退休獲獎的他,曾說過「在我的舞蹈教室你可以慢慢學,老師不會讓你落單。」;同樣獲獎的臺師大講座教授張國恩則是分享自己的成長背景,「我從放牛班學生,後來當上師大校長,證明只要你不放棄,教育隨時能拉你一把。」

在這快速變動且遭遇疫情的時代,老師所面臨的問題與以往大不相同,不再只有「傳道、授業、解惑」,學習也不限於課堂之中,而是有更多元形式,師鐸獎的設置不只是表揚優良教師,同時也是鼓勵任何人,秉持學無止盡精神。(撰稿:大傳所楊詠盛 / 編輯:黃樂賢 / 核稿:胡世澤)

上一筆
下一筆
上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