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來就業方向好迷茫?大學人際關係好複雜?這是不少學生們升上大學後的心聲。學術及生涯導師則扮演著重要角色,協助學生在學術及身心上的適性發展。110學年度導師會議於9月29日線上舉行,多達332人參與,針對學生輔導以及學術教學領域進行探討,並舉辦輔導知能講座,確立師生互動方向。
吳正己校長提到,今年因為疫情關係,導師會議由線上方式進行,雖然學生還未到學校,但仍然有很多狀況需要師長協助處理,包含線上課程的進行,也提供跨領域學習的學生有更多課程資源,多元課程可以讓學生適性發展,等待學生重返校園,希望在各位師長的協助下,能有平安的環境學習。
林玫君學務長表示,專責導師能夠協助的生活輔導和特殊輔導,透過導師們的關懷與轉介,學生們得以在生活遇到困難時順利尋求幫助。她更強調,需要輔導幫助的學生,不一定是發生特別狀況的學生,部分自我要求較高的同學,也會因為想做到面面俱到,而難以在生活中取捨,這時就需要專責導師協助個別學習與心情調適。
根據109學年度學士班各學院初級輔導工作狀況的數據顯示,各學院學生接受輔導的平均次數整體高於108學年度,不過林玫君學務長也提到,數字提升不一定是負面的,也代表著學生更願意透過學校資源尋求幫助,傳遞關懷就是最好的方式,建立及維持人際支持,都是導師們陪伴學生成長的理想方式,透過學術導師和專責導師的相互合作能夠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價值。
劉美慧教務長提到,師大今年在教育部的雙語大學計畫中成為重點教育大學,強化學生英語力、推動全英語課程(English-Medium-Instruction Course,簡稱EMI課程),有望讓學生英文口語表達及寫作能力上大幅進步。她也向老師們介紹EMI的課程地圖,鼓勵學院開設EMI學程,另外還有提供英語一對一諮詢、舉辦英語寫作工作坊等其他英語學習資源,未來在學生的畢業成績單上,也能加註EMI修課等級,有助提升學生就業中的語文競爭力。
「老師的功能角色不只是照顧者、也是夢想激勵、校園生活的協助者。」全球經營與策略研究所施人英副教授在輔導知能講座中提及,首先了解學生問題與需求,老師才能準確地給予幫助。她列舉不同求學階段遇到的求職問題及人際問題,統整及整合校方有的資源及資訊,例如轉達企業徵才資訊、實習資源,也可以透過班級團體活動、舉辦各式主題講座及聚會等,讓學生找到解決之道。(撰文:校園記者公領111廖敏涵 / 編輯:黃樂賢 / 核稿:胡世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