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心栽種學子心田 秉持上善若水奉獻杏壇
蔡美燕校長是臺師大生物系72 級校友,其富有教育專業知識和教學行政經驗。蔡校長珍惜每個孩子的天賦,秉持著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鼓勵、栽培每個學子,開展多元舞台,一步一腳印使學子能肯定其自我價值。蔡美燕用心、創新,率領行政團隊翻轉民德國中,更榮獲教育部師鐸獎、校長領導卓越獎。
以熱情和毅力作育英才的蔡校長,期望如當年受恩師啟蒙一樣,期許每個孩子像正在發芽的種子一樣,都可以在富含養份、水份及燦爛陽光的環境下,快樂的成長。她懷著感恩與回饋的心態,一生奉獻杏壇34 年,冀傳承有教無類的教育理想,以及恩師啟蒙的播種志業。即使在退休以後,校園仍然不時喚起蔡校長木鐸金聲的餘音。
木鐸典範的樹立 童蒙心田的播種
「雖然我當時並不優秀,但我遇見了很多貴人及老師。」蔡美燕出生於貧困的家庭,又是三個弟弟的大姐,家庭的經濟負擔讓她在國小畢業後,就到電子工廠當童工賺錢貼補家用。仍處童蒙的蔡美燕,幸好當時工廠老闆嫌她個子太矮小,拒絕讓她工作,否則就無法遇到影響她一生理想的多位貴人及老師了。
國中時代的蔡美燕,遇到在心田埋下當生物老師和教育理想種子的兩位啟蒙老師。一位是優秀的生物老師鄭尚凝老師,讓蔡美燕得心應手地學習生物學,更期望成為像鄭老師般優秀的生物老師;另一位,則是成為她心靈重要助力的吳淑芬老師。他們皆是蔡美燕教育生涯的典範。
「時任香山國中的吳淑芬老師,是唯一覺得我可以考上第一志願新竹女中的恩師,她讓我看到教育可以改變人的一生。」一直照顧和啟發蔡美燕的吳老師,還替蔡美燕繳交高中聯考的報名費。受到恩師賞識,蔡美燕不僅一鳴驚人如願考取新竹女中,後來更增添充滿信心的動能飛往她心中理想的師大生物系。這段經歷,讓蔡美燕體會栽培幼苗茁壯成長的過程,更讓她日後遭遇挫折的時候能產生更堅強的毅力克服困境。
好學不倦的歲月 教育理念的深造
師大公費不僅減輕了蔡美燕的經濟負擔,師大生物系更讓她找到知識的寶山。「每個老師都有讓你挖不完的寶!」蔡美燕在生物學本科專業上紮下深厚基礎,讓她得以在日後教學生涯,留下「還未遇到有回答不了學生的問題」之情境。蔡美燕笑著提及大學讀書的時光:「在師大求學時期很開心,我們班到現在友誼都很緊密。」共同學習、互相激勵,以及共同參與自然科學社活動的「生物系72級」,成為了蔡美燕在重要的友誼資源。
「我帶著滿滿的能量和感恩,離開師大校門,來到職場。」蔡美燕在師大生物系畢業前,到金華女中實習。這一段感言,不僅是形容四年的求學階段,更是對大四導師鄭湧涇老師的道謝。與先前的恩師一樣,鄭湧涇老師留下了身教、言教的人師栽培,更讓蔡美燕接受導師夫人在金華國中實習的教導。
蔡美燕先後在臺中市立東山國中和高雄縣立茄萣國中擔任教職,更因為機遇開始接觸教學行政工作。一直透過做中學磨練教育行政的蔡美燕,事事積極、創新,在經歷11 年總務主任歷練後,心中累積著想要突破工作和知識瓶頸的衝動,因此點燃蔡美燕重拾求學的熱情,重新回到臺師大教育研究所修習教育行政。
臺師大教育研究所進修完成後,轉換跑道到臺南市立安平國民中學先後擔任導師、教學組長、教務主任。「教務主任不是一人之下眾人之上的領導,而是對全體師生的服務。」結合多年的教育行政經驗和臺師大研究所的學習,蔡美燕的教育行政理念出現了深刻的轉向。秉持服務的精神和熱情,與不同學科領域和部門的同仁們溝通,並維繫共同合作的關係,不僅是蔡美燕對多年教育行政經歷的心得,更是日後校長生涯的關鍵理念。
民德的春風化雨 栽培心田的傳承
教育是蔡美燕最熱愛的志業,因此積極勉勵孩子們從事百年樹人的教育工作,而孩子們也對當老師頗有志趣,目前大女兒及二女兒分別在臺南市國中、國小擔任教職,但擔任校長原本不在其生涯規畫中。蔡美燕的丈夫鄭淵仁在西元2004 年擔任臺南縣立歸仁國中校長,蔡美燕擔心若擔任校長職務會讓她無暇兼顧家務與孩子的教導。然而2009 年在臺南市安平國中任教的最後一年,蔡美燕受到校長的賞識和推薦,加上全體家庭成員的全力支持,以多年的行政經驗和教學理念考上校長一職,之後肩負起臺南市民德國中校長的重任。蔡美燕校長一家可真是名副其實的書香家庭!
西元2009 年蔡美燕擔任民德國中校長,當時學校因校舍老舊,學生無法感受情境教育的薰陶。蔡美燕持續發揮過去的行政經驗和歷練,爭取修繕和翻新校舍的經費。「學生要五育均衡發展,應該要有優質的學習環境。」2020 年蔡美燕返回民德國中參加全新校舍展翅樓及雲遊樓竣工落成啟用典禮,內心頗感欣慰當時辛苦爭取的經費,終於讓學生有優雅舒適的學習環境了。
體育、文藝、國際交流活動,也是蔡美燕與學生共同參與的盛事。西元2012 年,蔡美燕帶著民德國中的青少棒球隊,一路從國內賽打到美國,參加世界少棒聯盟(LLB)世界青少棒錦標賽。多次榮獲音樂比賽特優的管弦樂團,是蔡美燕擔任校長後才成立的音樂社團。她重視學生自幼培養的音樂才藝,因此讓他們得以在民德國中持續接受人文教育的音樂薰陶。至於與澳洲梅爾羅斯中學(Melrose High School)締結的姊妹校關係,是2010 年蔡美燕與梅爾羅斯中學建立的國際教育交流活動。與澳洲梅爾羅斯中學的遊學互訪、校訪課程,開拓了師生的國際視野,也替國家深化了國民外交的教育文化情誼。
「太多的感動發生在日常生活中」,蔡美燕徐徐地喚起多年見證開花結果的感動。安平國中曾經有一位重聽的學生,認真學習而考上臺南女中;民德國中有一位全盲的學生,靠點字勇奪全年級第一名,也考上臺南女中;更有一位各科成績不佳,但頗具音樂天賦的學生,靠著勤奮不懈的學習精神從民德國中考上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Juilliard School)。「學生的成就,是我從事教育工作最大的動力。」
同舟共濟的行政同仁 木鐸金聲的餘音薪傳
蔡美燕榮獲西元2016 年教育部全國師鐸獎,以及2017 年校長領導卓越獎。「其實這些獎項,應是屬於民德國中的全體同仁。」蔡美燕感激民德國中同仁的共同進退和無私奉獻。她念茲在茲的服務精神,不僅與行政團隊在民德共同留下了美好的回憶,更得以度過2015 年艱困的登革熱防疫難關。
西元2015 年席捲臺南的登革熱疫情,波及了民德國中。「我從來沒有想過,我會在生涯當中遇到這麼大規模的傳染病。」蔡美燕回憶起度日如年的險境,彷彿流露出當年憂心學生和同仁的焦慮。民德國中就位在疫情嚴峻的北區,蔡美燕不僅運用生物科學的專業知識,擬定校內各項防疫措施,研發排水孔濾網並申請專利,帶領教職員工與家長志工,在全校水溝蓋安裝不鏽鋼鐵絲網;並在校園安裝實驗性的誘發產卵裝置等,以生態性、物理性、人文性的防疫措施,為師生營造安心的學習環境,獲得台南市登革熱校園防治工作績效第一名。蔡校長疼惜的說:「我們每個人都瘦了幾乎五公斤。」學校全體同仁勞心勞力、無怨無悔的付出,在得知零確診的那一刻,讓全體師生欣喜不已。
蔡美燕校長在其任內,致力營造共榮共好的社群關係,「學校在社區裡面,學生就是社區的成員。」社區志工和資源是構成學校永續運作的重要因素,不論是交通導護、圖書館、營養午餐等等,都有社區志工的參與。此外,社區更提供了學生參加表演和比賽的機會,學生也因此獲得表演經驗和鼓勵。「誠懇、踏實,是建立校園和社區友善關係的關鍵。」蔡美燕明白必須與家長、社區和同仁一起努力,才能建立讓學生茁壯成長的校園。
教育有無限可能 木鐸金聲餘音薪傳
「退休好像就是一種割捨,離開你最熱愛的工作。」蔡美燕細細品味多年的杏壇點滴,期望與行政同仁共同進退的服務精神,以及恩師有教無類的教育理念能夠傳承下去。她也期望有志於教育的師大學弟妹,能夠在學科和行政方面的專業充實自己,不要害怕行政工作的辛苦。能夠讓蔡美燕在教育投入熱情和生命的信念,她還是感謝當年恩師的賞識和栽培。「我們要看待每個人的無限可能,教育有無限的可能。」漫步於和風徐徐的校園,蔡美燕正期待幼苗開花結果的一天。(撰稿人:曹律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