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線上買東西不僅用肉眼,現在還有情境故事可以聽,成為另類購物體驗。新創公司聽儷科技首創全世界情境導向的聽覺體驗電商平臺「iTinney愛聽你」今年3月正式上線,創辦人兼CEO的藍心,來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管理研究所。年僅23歲的她還是碩二生,但卻熟練行銷策略與數據分析的能力,利用說故事方式,孕育新型社會企業型態,為視障族群打造安心購物環境。
因為年輕 所以沒有桎梏
還是在校生的藍心,一雙大眼炯炯有神,語調輕快活潑,年紀輕輕就坐上執行長的位置,看似初生之犢,實則早已閱歷無數。從大二至今,藍心接過幾十件產學合作專案,有過許多與企業高層密切交流的機會,而學術表現更是出類拔萃,不但獲選科技部大專學生研究計畫,還發表論文於消費者研究期刊(Journal of Consumer Behaviour),更作為唯一代表臺灣的大學生,參與行銷領域著名國際學術會議ACR(Association for Consumer Research),擔任藍心指導教授的張佳榮坦言:「這當然不是一位普通學生能做到的,背後的心路歷程只有她自己最清楚。」
兩年前,從臺師大企管系畢業的藍心,同時錄取了師大管研所、政大商研所榜首與臺大企研所,她最後選擇繼續留在師大深造,看在張佳榮教授眼中,這個決定實在絕無僅有。但藍心解釋,因為先前在臺師大獲得的能量太多了,捨不得離開,而且她深信留下來絕對可以持續學到新的事物。回顧自己特殊的求學歷程,她想告訴眾人,「新」這個字、「年輕」這件事,在他人眼中可能是尚未成熟的代名詞,但對她而言,則代表著源源不絕的活力、熱忱與勇氣。
企業的存在 是為了讓社會變得更好
回想創立聽儷科技的契機,其實「iTinney愛聽你」平臺的前身,正是藍心所進行的一個產學案件。她那時發現,當今視覺本位主義發展的科技時代,以及不斷削價競爭的產業現況中,品牌價值有所缺失,還有視障族群長期被忽略的購物感受。後來透過多次與視障者的交流,藍心也意識到,想要了解弱勢族群的人很多,但能夠從一而終為他們付出的人很少,選擇創業,除了是她本身的期望外,更是為了要打造一個能實踐友善理念的企業。
合作夥伴也是聽儷科技董事長的康靖玉說,自己就讀臺師大國際時尚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時,開始認識當時擔任班級助教的藍心,也因被她的理念所感動,後來自己毅然辭去外商銀行副總職位,全心投身於聽儷科技團隊,「藍心對社會的永續發展抱持的堅定信念,加上一直以來的努力不懈,使她擁有今日成就。」指導教授張佳榮也不吝表達讚美,「創業是很辛苦的,但藍心是位非常優秀的領導者,她很明確知道自己要什麼。」
臺師大特教系的大四生姜佑潔,作為工作團隊中的視障夥伴,負責撰寫平臺故事、改善使用體驗。她非常認同聽儷科技的願景,在滿足視障者的需求之外,也致力於追求通用設計,透過數據分析與顧客的產品體驗回饋,「iTinney愛聽你」平臺把商品轉化為一千零一則故事,讓每位使用者皆能根據年齡、職業、環境,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品項,完美達到「共創(co-creation)」的商業模式。
除此之外,聽儷科技也從電商平臺,進一步拓展到製作自家產品,對社會產生更大的影響力,推出一系列「食品級原料」的中藥複方清潔產品,訴求純天然、透明化、綠色化、友善環境等理念。平臺也串連偏鄉學校,上架公益商品與偏鄉服務,期望打造公益生態圈,讓每一筆消費成為實質的幫助,形塑出正向的循環力量。種種付出與成果也受到上市公司波力集團總經理洪進山青睞,決定挹注資源在這個雖然年輕,卻能引領全球趨勢的新型社會企業。
學習是埋下種子 等著開出堅韌花朵
聽儷科技從一個暖心的發想,到目前公司已有十多名工作夥伴,甚至得到企業支持,但如今已小有成就的她並不忘本,把一切歸功於在臺師大管理學院的學習歷程。這六年之中,她汲取豐富的學院養分,踏足產業實習、學術研究及跨領域探索,磨練出藍心成熟的管理能力與執行力。
她非常推崇臺師大的新型教育,將管院的老師們喻作一片土壤,期許每位學生靠自己的力量發芽,「要從書本去決定你未來要做什麼是很困難的。」但老師們願意耗費許多心力去解決這個問題,積極結合實務經驗與產學理論,例如將企業實習列為必修課程的創舉,於她而言,是足以改變人生的轉折點,必須真正的走進社會、認識企業,才能將學習旅程的最後一哩路走得更加穩健。
藍心認為,特別管理科系出身的學生,還必須具備軟實力,要理解不同的溝通的對象,因此具備其他領域背景的學養變得至關重要。特別是臺師大在藝文與教育領域擁有深厚底蘊,豐富資源,積極跨領域學習最大的收穫,不僅是技能上的習得,更重要的是「對這個世界充滿同理心」,才有能力經過各個角度的審視,並做出一個「立體的決策」。她也鼓勵學弟妹們不斷探索新的領域,並且百分之百的投入與體驗,確實將學習內容轉化為踏入職場後的戰力。(撰文:校園記者國文112婁儷嘉 / 編輯:黃樂賢 / 核稿:胡世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