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sti
travesti
travesti
點閱人次:1772人
圖 新聞投稿
2021-09-15
美術系吳識鴻校友獲比利時漫畫節新秀首獎
圖
吳識鴻受獎及布魯塞爾漫畫節開幕(目宿媒體提供)
圖
吳識鴻作畫(目宿媒體提供)
圖
漫畫《山風海雨》內頁,童年的詩人觀察神像的誕生:「我對那些神像沒有害怕的感覺,因為它們是一件件美好的藝術品。」
圖
漫畫《山風海雨》漫畫跨頁,吳識鴻將詩人楊牧的奇萊山帶到歐洲參加漫畫獎(目宿媒體提供)
圖
左起Victor Pellet(2019得獎者)、吳識鴻(2021得獎者)、Julia Reynaud (2020得獎者)、Maurane Mazars(2018得獎者,2021安古蘭新人獎)(目宿媒體提供)
圖

臺灣漫畫家前進國際再傳捷報!比利時布魯塞爾漫畫節(The Raymond Leblanc Prize)於10日公布得獎名單,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94級校友、臺灣創作者吳識鴻,以臺師大國文系講座教授、已故文學家楊牧自傳體散文作品《山風海雨》改編創作的同名漫畫獲得首獎。本次獲獎不僅為臺灣人獲得此殊榮首例,亦為該獎項首位非歐洲籍獲獎者。消息傳回母校,系上師長與有榮焉。

比利時布魯塞爾漫畫節The Raymond Leblanc Prize(法文原名:Prix Raymond Leblanc)以比利時國民漫畫《丁丁歷險記》出版人Raymond Leblanc名字命名,堪稱歐洲獎金最豐厚的漫畫新秀比賽,此獎項不限年齡、國籍,僅取首獎一名,獨得一萬歐元獎金及一萬歐元法文版預付版稅。影像創作者吳識鴻參與目宿媒體文學漫畫改編計畫,將國寶級大師楊牧的經典文學自傳《山風海雨》改編為漫畫作品,獲得本屆評審團的青睞。

文學改編漫畫勇奪國際大獎 吳識鴻描繪作家楊牧筆下花蓮

吳識鴻是插畫家、影片導演和漫畫家,從小對漫畫有濃厚興趣,美術系畢業後投身動畫、平面創作領域,長期關注臺灣文史和家庭議題,為許多紀錄片和兒童動畫製作,曾參與「他們在島嶼寫作」文學大師紀錄片系列,他在作家王文興紀錄片《尋找背海的人》中,以不同媒材動畫短片呈現文學家王文興《星雨樓隨筆》、《背海的人》、《草原底盛夏》等多段小說意象,穿插在訪談片段,令人印象深刻。

原書作者、臺師大講座教授楊牧(1940-2020),出生於花蓮,童年歷經太平洋戰爭的日治末期及脫離日治初期,為臺灣戰後第一代重要詩人、散文家、評論家、翻譯家及學者,以花蓮為題的書寫作品亦聞名於世。

《山風海雨》成書於1984至1986年間,本次漫畫改編以全書最末篇《詩的端倪》為骨幹,故事圍繞著1951年發生在花蓮、臺東芮氏規模七級以上的大地震衝擊,伴隨成長階段對周遭的觀察、詰問與想像,並側寫戰後臺灣鄉村。

去年吳識鴻接下以漫畫詮釋詩人楊牧作品《山風海雨》的挑戰,為感受楊牧筆下景色,他三次踏訪花蓮,走過木瓜溪河床、眺望太平洋與奇萊山,結合手繪與電繪,暈染出花蓮浩瀚山海與生動人物,用他豐富的圖像及動畫創作經驗,成功轉譯經典文學作品,為臺灣漫畫界注入全新風格與詩意。

文化部表示,臺灣擁有豐沛、多元的文化特色,在自由的創作環境下,漫畫創作人才輩出,屢獲國際重要獎項肯定,此次獲獎再次展現臺漫的國際共感及無限發展的潛力,文化部未來將持續投入臺灣漫畫「內容力」的發展,與文策院協力促進臺灣漫畫市場拓展及人才培育,逐步健全漫畫產業生態系,期能讓「臺漫」成為另一個臺灣文化識別代表。

文化部長李永得獲知消息後表示,恭喜並感謝吳識鴻用漫畫強化臺灣國際識別,帶出臺灣漫畫與文學的不同可能性,期許更多臺灣創作者拓展漫畫多元題材,共同形塑百花齊放的臺漫新風貌。(資料來源:藝術學院提供、文化部 / 編輯:胡世澤 / 核稿:鄧麗君)

上一筆
下一筆
上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