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解傳統藝術如何成功跨界式創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EMBA在8月8日於藝文大師講座,邀請當代傳奇劇場藝術總監吳興國、行政總監林秀偉、興傳奇青年劇場演員朱柏澄與黃若琳,分享用京劇、科技藝術演繹捷克小說家卡夫卡經典奇幻作品《變形記》改編的《蛻變》,希望給新世紀青春的一首詩。
「如果有一天一覺醒來,發現自己變成一隻蟲,該如何自處呢?」吳興國坦言《蛻變》最早的想法是源自於觀察毛毛蟲蛻變過程。他多年前發現家中蘭花被兩隻毛毛蟲蠶食,一瓣一瓣地消失,為了讓蟲兒食物不虞匱乏,持續以蘭花餵養,直到羽化成蝴蝶般的美麗,最後,看著牠從屋子裡飛向新世界。此景讓吳興國感動不已,便興起從卡夫卡《變形記》取材的念頭。
《蛻變》描述青年葛里戈在一覺醒來後變成一隻大蟲、想從人類社會中遁逃卻無力無法,卻又被家人疏離的孤寂感。全劇由「夢」、「醒」、「門」、「愛」、「禁」、「飛」6個夢串接而成,解構身困在怪蟲體內的年輕靈魂,同時吳興國也將分身葛里戈、蟲、母親、父親、妹妹、卡夫卡以及吳興國自己共7個角色,帶領觀眾拆解生命的意義,窺看一個人的生命歷程,從「出生的孩提時代、熱血奮起的青年時代,直至遲暮的老年」探討這個世代面對「父母、社會、自我」各個面向所有的依賴、逃避與害怕。
「人生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脫離現況,追求夢想,而另一種則是完全配合社會,面對現實。」林秀偉表示,《蛻變》融合傳統京劇身段與多媒體影像,打造如迷宮般的科技京劇冒險。吳興國以其精湛演技自由轉換京劇身段與現代舞蹈,創造出蟲人之間的奇幻變身,演繹人變身為蟲的孤絕心情,透過「蛻變」回望自己,並與卡夫卡進行一場跨時空對話。
吳興國自曝從小在學習戲曲時,就已經知道觀眾越來越少了,尤其在戲曲學校畢業後更是備感失落,直到加入雲門舞集後,親身見證新的藝術在臺灣成長,面對大環境的不確定性,仍投入心力血汗直到開花結果。他認為京劇具有厚實的傳統基礎,擁有許多題材項目當底子、經典劇目可學習,透過跨界思考,取材西方經典文學,將西方莎士比亞戲劇轉換為東方歷史悲劇,利用相似題材結合中國古代服裝與美學,運用京劇、崑曲百年傳統的形體、語言與聲腔,創新歌劇形式,成為世界僅有的全新表演型態,把傳統戲曲創新延伸,催化更多年輕觀眾進入劇場觀賞演出。
「雖然劇團製作成本飆升,票房收入銳減,但我們仍堅持演出,希望臺灣的藝文產業不要因為疫情中斷,希望帶領劇場觀眾回流。」林秀偉說,《蛻變》這次演出是「吳興國經典復刻計畫」系列的第3部作品,在這次巡演結束之後將在臺灣封箱,因應COVID-19疫情降為2級警戒,改採梅花座方式演出,團隊全程也將落實各項防疫規範。演出時間地點包括10月15日至17日在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10月30日至31日在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戲劇院;11月20日至21日在臺中國家歌劇院中劇院演出。
展望未來,吳興國與林秀偉堅定的說,當代傳奇劇場創團迄今超過30年,將積極轉型為藝文產業,透過成立基金會,進駐園區打造人才培育基地與展出平臺,運用最新投影技術,將過往作品完整呈現,成為具有教育、藝術表演、娛樂與民眾休閒場域,為臺灣人民精神生活帶來幸福。但是,經營園區需要大量資金,邀請社會大眾能加入成為股東,一起走向下一個三十年,共同傳承創新,再現傳奇。(資料來源:經濟日報 / 編輯:黃樂賢 / 核稿:胡世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