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之鄉》:「不論貧富貴賤,人們在神明面前都是如此渺小。祂看盡人間悲歡離合,接納所有喜怒哀樂。」臺灣猶如一座眾神之島,信仰承載著家鄉世世代代人們的喜或悲,在美術系校友漫畫家左萱的作品中一覽無遺,從在地信仰出發,和讀者談回家、談親情、談信仰如何嵌入市井小民的日常生活。
漫畫《神之鄉》翻拍電視劇 勾起讀者思鄉情
今年七月剛上檔的臺劇《神之鄉》收視開出佳績,充滿家鄉味的劇情抓住觀眾內心的思鄉情。整部戲劇其實改編自左萱的同名漫畫作品,以細膩手法描繪故鄉大溪的人文風景,劇情勾起海外讀者思鄉之情,引發不少共鳴。2015出版便獲得當年日本國際漫畫賞銅獎,還翻譯成日、法、義、越四國語言,一路紅到海外,銷售逾萬套,2018年更授權改拍為電視劇。
臺灣戲劇取材自本土漫畫的案例不多,《神之鄉》是其中之一,它以桃園大溪的關聖帝君慶典為主軸,述說主角7年後重返故鄉的故事,其中細膩描繪在地文化,如年度盛事「624遶境」、傳統技藝「陀螺」等,也包含親情的和解與膠著,人物情感刻劃深入人心。樸實真摯的情節和畫筆交織的線條都源自一名大溪女孩對於故鄉的深入觀察與想像。
出身大溪的左萱,大學就讀臺師大美術系設計組,同時修讀日語和德語學分學程。學生時期她就開始積極創作、接案,從繪本、插畫到漫畫都積極嘗試。但她認為大學階段的作品缺乏突破性、漫無目的,直到就讀研究所後,有次與知名插畫家鄒駿昇面談時被點出盲點,爾後才脫離創作撞牆期,下定決心投入漫畫創作,也開始人生第一部長篇漫畫作品《神之鄉》。
不講求戲劇效果 只想平實敘說家鄉的好
「當時沒想到要宣揚傳統文化,想把熟悉的美好介紹給大家。」受到日本名導是枝裕和《橫山家之味》的影響,沒有灑狗血的劇情,只有平凡家庭故事娓娓道來反而深深打動左萱,因此《神之鄉》的人物、廟會儀式在她的筆觸下,也不禁讓人聯想到溫暖、例行、生活感這幾個詞彙,而非大張旗鼓的號召。
她要追求的不是高潮迭起的節奏,而是傳達一種平凡的好,而單純的「回家」更是整部漫畫的核心情節,最終要喚起每個人對家鄉的情感,「畢竟我們都是有家的人。」
左萱在國小以前的一段時間,是爺爺奶奶帶大的,因此大溪對他來說除了是爺爺奶奶的家,也是他的故鄉。創作《神之鄉》對她來說還有另一個意義,便是讓爺爺奶奶看見自己筆下的家。爺爺曾說最喜歡其中畫大漢溪的景,只因為那「很大溪」,這句話彷彿有股魔咒,在左萱心裡沒有消失。後來爺爺過世,她就把那張圖印出來,折成元寶,放在他的胸口,「希望爺爺帶著他最喜歡的圖到另一個世界,然後在那邊有把它掛起來。」
雖然左萱認為《神之鄉》只是平凡地描繪著大溪,但其中對於在地文化的細膩觀察,以及構築出來的情境卻仍相當深刻,這或許跟左萱熱愛歷史、文化的特質有關。大學時期因為喜歡歷史,她修讀日語和德語學程,加上美術系本身的課程,她修遍美國史、日本史、德國文化史等課,通識課名有「史」的,她都盡量修,甚至還去旁聽歐文所的課,「這些不管對於自身興趣,或是創作時要運用歷史素材都蠻有幫助的。」
以臺師大校史為底本 創作屬於母校的故事
回顧左萱目前主要的幾個作品:《神之鄉》寫回家、與漫畫植劇場合作的《五味八珍的歲月》寫人物刻畫,未來也預計將以臺師大百年校慶為主題,以校史為主軸進行創作。她認為,臺師大校園內的古蹟維護得很完整,一磚一瓦都見證著時代痕跡,作為故事場景古色古香、引人遐思,是相當具有創作潛力的題材。加上爺爺也是師大畢業,後來當數學老師,這份淵源更使她與臺師大之間有了一份獨特的情感及連結。
「最喜歡師大的地方就是文薈廳」,懷舊的紅磚立面、可以躲雨迴廊、尖屋頂的灰色瓦片,這些元素渲染出一股「穿越感」,讓人能夠具體想像日治時代的臺北高校時期,年輕學子求學的青春記憶以及自由校風。因此,她被問及下一部以母校為主題的作品,是否會以文薈廳為故事主軸,她則笑著回應「搞不好可以挑戰看看!」她也指出目標要以一個歷史的題材,打造一個全新的故事。
鼓勵學弟妹勇敢嘗試 工作中尋求樂趣
和每個人一樣,左萱從求學到踏入職場的途中,也歷經許多挫折及迷惘,才達到今天的成就。大學期間曾經兩度拿到書卷獎的她,回顧一路走來做下的選擇,認為讀書學習之外,體驗生活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她鼓勵仍在求學的臺師大學弟妹,只要是稍微有點興趣的東西,就可以勇敢嘗試,搞不好就能發現自己很喜歡的事物,持續堅持下去。
投身創作產業的她,不管是插畫、漫畫或任何類型的作品,堅持下去的秘訣就是必須從中找到「創作的滿足感」,並試圖在每個案子裡面找尋到樂趣,「就是在工作中找興趣,在興趣中找工作。」她以《神之鄉》的創作過程為例,除了待在工作室作畫以外,還可以跟奶奶一起出門,聽她與街訪鄰里的人閒聊,其中不乏有趣的在地軼事,便能成為設計情節的靈感,也是這份工作額外的樂趣之一。
用創作影響他人 未來嘗試多元題材
讀者的回饋也是她堅持創作的動力之一。曾有住在加拿大的阿爾及利亞人來信表示,閱讀法文版的《神之鄉》後,相當喜愛這個主題,也令他萌生思鄉之情。異國讀者對於臺灣小鎮的共鳴,讓左萱感到不可思議,不禁讚嘆小小的一本書,可以傳到這麼遠的地方,甚至觸動他人心弦,使她開始發現自己的創作有影響他人的力量。
人生第一部長篇漫畫作品為她帶來小小名氣,不過她創作靈魂似乎不眷戀這份成果,已在尋尋覓覓下一份屬於臺灣藝術創作者的感動。身為一個臺灣創作者,她對這塊土地不同時代的前輩藝術家背景感到好奇,想深入了解他們的創作故事,因此想以臺灣美術史為主題,做為未來的創作目標。此外,她也偷偷對自己許願:「如果未來有天能做出恐怖題材的作品,那也是不錯。」(撰文:校園記者社教111饒辰書 / 編輯:黃樂賢 / 核稿:胡世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