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世記憶被喚醒「我是馬雅人」 自學考古讓人看不到車尾燈
一場世界末日論意外成就了PTT大神「馬雅人」。2012年中美洲馬雅文明曆法到了盡頭,「世界末日」一說透過節目流竄,謠言似是而非。精通馬雅文明的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蔡佾霖校友,從一篇「有沒有人類祖先是外星人的八卦」崛起,史料分析句句珠璣分析,他是當年少數跟鄉民認真的人,未料越寫讚數越高、篇篇推爆,終被網友尊為「大神」。
馬雅人本名蔡佾霖,今年34歲,皮膚黝黑,五官深邃,神似中南美洲人,從網路發跡後走向教育界。一身功夫自學而得,12歲時翻到雜誌初見馬雅文化,他形容,如同前世記憶被喚醒,就此栽進在臺灣近乎稀缺的研究領域。
蔡佾霖自幼喜歡歷史,國中開始閱讀研究書籍、通俗文獻,但中學最好的歷史老師卻是電玩遊戲,「我看過數個版本的三國演義、古文版三國志,沒出現在遊戲中的角色,就依照書裡的能力一一創回來,把遊戲編成一部完整歷史。」打世紀帝國要選馬雅人,耕種伐木,在線上編造一個虛擬帝國。
由於太喜歡馬雅歷史,蔡佾霖以「我們馬雅人」口頭禪解說,國中時甚至會幻想自己是馬雅人,還被同學叫「異教徒」。當年臺北舉辦馬雅文化特展,他拉朋友參加擔任解說員,講到連路人都駐足聆聽。
開口閉口都是中美洲文化,當年咖啡公司推出一款「幻象馬雅」咖啡,蔡佾霖說,就衝著這個名字當年每天喝一罐,馬雅文明也離不開咖啡豆,「每天就跟旁邊的女同學講咖啡,說這就是馬雅人的血,結果被女同學寫聯絡簿投訴。」
♦中學時唯獨歷史特別好 順利考上臺師大歷史系
中學時沉迷古文明,成就他每科都不理想,唯獨歷史特別好,並順利考上師大歷史系,指考歷史分數全臺灣只輸給兩百人。
他說,大學進入學術領域,發現一定要跟國際學術接軌,成年後自行辦卡,開始上amazon蒐羅、打工買書,「我一天買三個三明治,一餐一個,其他就省下來買書。」並在嘗試在ptt上號召組讀書會,和同學一起自學解讀馬雅銘文。
但蔡佾霖說,一開始號召到約5人,但同學來來去去,城邦更迭、曆法太困難,讀書會只維持一兩年,痴狂的愛好者終究太少。他感嘆,「喜歡馬雅文明是一種長期的孤獨狀態。」
♦2012遇世界末日風潮ptt發文 才華終有用武之處
然而2012年碰巧遇上了世界末日風潮,一身才華終有用武之處。蔡佾霖在ptt上發文,吸引到臺大人類系教授陳伯楨注意,便邀請他出席中美經貿辦事處舉辦的馬雅文化論壇,將他引薦給國際考古權威Jaime Awe。
蔡佾霖回憶,當年Jaime Awe造訪臺大,未料陳伯楨將他推出去,稱他是全臺唯一,「當年我英文很爛,就被四個美國人口考、輪番聊天。」
他向Awe請益,從馬雅人信仰聊到出土美洲玉珮擺放位置,及薩爾瓦多出土遺址與Tikal城的關聯,獲得Awe的賞識,便邀他隔年到貝里斯和瓜地馬拉考古。
2013年,飛抵貝里斯CahalPech,他參加Jaime Awe主持的考古工作坊,第一次拿十字鎬,分遺址、分坑由當地的研究生帶領挖掘。
♦隔年起4次赴中南美洲考古 挖到馬雅人喝熱可可杯
但蔡佾霖笑說,考古就是將成天時間奉獻給泥土,挖掘、搬石頭、裝砂石,下雨時團隊淋雨篩土,「大家都很狼狽但也不在意,全身都是土還是照樣吃東西。」最後團隊於Cahal Pech出土神廟的基底,自己挖到一只馬雅人喝熱可可的杯子。
他回憶,當年考古造訪Aew的家,Aew家放著出土的特別器形陶杯。一邊講解文物,卻突然將陶杯遞給他,「拿好喔,如果你還想回臺灣就拿好。」
蔡佾霖自2013年起4次赴中南美洲,後三次則跟隨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考古學者David Stuart,Stuart 18歲時破解出馬雅文字字符變換原則。他形容,「跟隨Stuart就像一趟追星之旅。」當年已從貝里斯返臺五年,無時無刻都想回中南美洲,於是他毛遂自薦附上研究成果、考古經驗寫信給Stuart,有幸獲得對方邀約。
他回憶,2018年飛抵貝里斯,Stuart出現在機場看著他苦笑,「哪有來自這麼遙遠的人對馬雅文化感興趣。」那年他隨Stuart回到CahalPech,團隊於Caracol 遺址出土馬雅文明上著名的石碑,並發現新的戰爭事件史實,均由Stuart寫成論文發表在國際期刊、在考古史上留了一筆。
♦PTT意外走紅後暫別馬雅文化 轉戰人文科教師找到人生伴侶
自從在PTT意外走紅,蔡佾霖在臉書開設《馬雅國駐臺辦事處》,並獲邀《故事》平臺撰稿開設專欄,多在文中自稱「大使」分享工作坊內容和4次赴「母國」考古經驗,之後連旅行團都找上門,邀他帶團赴中南美洲。當年無人聞問的冷僻學門,已帶著他越走越遠。
但暫別馬雅文化,蔡佾霖現職為實驗教育機構人文科教師,座談時常滿檔,投入教育工作,也讓他找到人生中另一半。兩人也在一年多前得女,湊成一家三口。
蔡佾霖說,太太多研究文學,他繼續研究馬雅文化,各有各的喜好互不干涉。但有時忙於閱讀,太太還是會調侃他,「你還記得我名字嗎?我記得馬雅帝國好幾代帝王的名字,但太太的生日、星座我真的記不起來。」甚至記不住太太的手機,在商店報會員時還要開通訊錄,「她要忍受我比較多啦。」
♦受限疫情無法出國 遠距工作反可照顧女兒
至於對女兒的教養,蔡佾霖說,跟太太都是實驗教育的老師,當年一頭鑽進冷門領域、逐步摸索成形,「不論她(女兒)以後喜歡甚麼,即便是再冷門的事物我們都應該支持。」
他說,受疫情影響無法出國考察,但研討會、演講都改成遠距,反而可以照顧女兒,不出國改陪家人,有次陪媽媽看電視,電視名嘴開始扯馬雅文明,他跟媽媽邊看邊吐槽,吐到最後媽媽生氣,「人家至少上電視講,你只會坐在那邊罵他。」
現實中蔡佾霖有專欄、有教職、時不時還有演講邀約,但他笑說,現在家裡還是會有意無意提起,叫他去考公務員,「啊那個卡穩啦、還有退休金。」
現在寫文章除了興趣,蔡佾霖說,希望讓國人認識生活周遭隱藏的馬雅文化,如臺北土銀的展示館是起源於美國的馬雅復興式建築,後由日本人傳至臺灣;發掘生活中的歷史,民眾可以縮短對古文明的距離。(資料來源:蘋果日報 / 編輯:胡世澤 / 核稿:胡世澤)
影片網址:https://tw.appledaily.com/micromovie/20210609/46YZDSSW5NBMLBYV4APIGHDSS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