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北高等學校(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校友、臺大醫學院前院長楊思標教授,長年奉獻臺灣醫界與醫學教育,5月26日下午辭世,享嵩壽101歲。他的人生是一部「臺灣百年醫療史」,也是臺灣光復後,開創臺灣胸腔內科第一人、肺結核病權威,為臺灣結核病的診治、抗疫與研究做出卓越貢獻。
楊思標校友1920年出生於新竹,1936年新竹中學校四年級修畢,以優異成績提前考入臺北高等學校理科乙類,當時是全臺灣頂尖菁英的養成所,校園風氣自由,學生好閱讀與思辯。1953年至1991年間,臺灣大學醫學院院長均為臺北高等學校畢業校友所擔任,如魏火曜、李鎮源、彭明聰、楊照雄、黃伯超等人,而楊思標也是其中之一。
1939年畢業後,他免試進入臺北帝國大學(今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部就讀,畢業後續於臺北帝國大學附屬醫院服務。大學時期的他曾罹患肺結核病,所幸存活下來,後來決定跟隨恩師桂重鴻鑽研肺結核病,並在過去長達75年當中,一手建立臺灣結核病的診治、防疫與研究的傳承。
楊思標校友也是第一代下鄉田野調查的醫師,在1952年只因3名求診的肺病患者皆來自基隆,讓他遠赴金瓜石礦區展開調查,追蹤出臺灣最早因工作環境所導致的肺塵病,更對工安環境與疾病提出重大提醒,後來更前往蘭嶼研究當地原住民的肺結核,拯救無數患者生命。
1950年代,楊思標推動並召開臺灣首度的跨院定期「聯合胸腔疾病討論會」,1971年籌辦並主持臺灣首次國際醫學會議;1979年,他擔任臺大醫院院長期間, 推動臺大與慈濟建教合作,自臺大醫院退休後,更卸下名醫光環,關注偏鄉,協助花蓮慈濟醫院逾40年,並擔任慈濟護理專科學校(今慈濟科技大學)首任校長。
一生育才無數的他,每週必定搭乘火車來到花蓮慈濟醫院,指導醫學生、住院醫師,如何精準判讀X光片,每週也參與胸腔內科的討論會,提供臨床精闢見解。慈濟醫療法人執行長林俊龍醫師曾說,相信臺灣大多數的胸腔內科醫師都得尊稱楊教授一聲「老師」,其實楊教授不用多說什麼,只要看到他拄著拐杖出現,就是對年輕醫師最好的身教。
楊思標一生奉獻臺灣醫學界,仁心仁術,堪稱醫界典範,2018年獲得第28屆個人醫療奉獻獎,前年慈濟大愛臺更以他的生平為本,拍攝連續劇《百歲仁醫》,也在當年為他慶賀百歲生日。他吹蠟燭時曾說,就算是百歲,只要走得動,就會繼續將醫術及醫德傳承給後生晚輩,如今前輩醫師仙逝,也留給後人無限緬懷。(資料來源:圖書館校史經營組、慈善新聞網 / 攝影:花蓮慈濟醫院 / 編輯:黃樂賢 / 核稿:胡世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