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sti
travesti
travesti
點閱人次:1061人
圖 新聞投稿
2021-05-11
通識線上直播講座 跟著樂評家焦元溥認識古典樂
圖
知名樂評人焦元溥(左)與師大音樂系李和莆教授(右),帶領聽眾一同認識古典樂。
圖
兩位老師合影留念。

聆聽古典樂是認識西方音樂最佳管道,但你是否曾認為古典之作雖悠揚動人,卻總感覺不得其門而入?但古典樂其實離你不遠。音樂評論家焦元溥說,古典樂的定義正在模糊,近來大眾對古典樂的認知正在擴大,英國雜誌近年辦理古典樂投票,其中不只發現貝多芬、莫札特的作品,你我熟知的哈利波特電影配樂也能出現在榜上。

從小學習鋼琴的焦元溥,大學就讀於臺灣大學政治系國際關係組,後前往英國倫敦國王學院取得音樂學博士,現為知名樂評人,主持好家庭廣播電臺《焦點音樂》、《NSO Live雲端音樂廳》等節目。臺師大通識教育中心5月7日辦理「誰來喝咖啡」線上直播講座,邀請他與音樂系李和莆教授深入對話,談論何謂古典音樂,不僅解釋音樂歷史的演變,也為大眾提供欣賞古典樂的入門方法。

談到古典樂的歷史演變,焦元溥說,早期作曲家即為演奏者,所以只會演奏自己的作品。直到19世紀才出現分工,演出者不再是作曲家,且作曲者也可能並非出生於音樂世家,而作曲家可以單靠賣曲維生。1830年代,出現演奏已逝音樂家作品,才稱之為「古典樂(Classics)」。

他也提到,中世紀音樂不計入古典樂,因為在調性利用、作曲規則上有所不同,和我們平時所習慣的「音樂」有著極大不同,最主要原因就是「和聲語言」的差異所造成。而現代人所習慣的音樂是從中期的巴洛克音樂開始。

焦元溥建議大家,入門古典樂可從自己喜歡的音樂型態下手,找到一首喜歡的曲子,延伸到同一個作曲家不同的作品。他也推薦大家嘗試聆聽相同樂曲,不同演奏版本的音樂,因為現代與古代聽眾對於情緒感知不同,透過演奏家不同詮釋方式,讓觀眾更能感知到音樂情緒,「如同食物,過去的甜點為了保存,所以會放很多糖,但對現在的我們,有冰箱後不需要放那麼多糖,可見,過去的食譜不一定適合現代,音樂亦同。」

擔任線上講座主持人的李和莆教授提到,古典音樂不該是廟堂之物,僅有音樂系學生才懂得欣賞和演奏,尤其現在重視跨域學習,各系學生都可從中欣賞其精微美妙之處。他說,近來有許多非本科系學生前來修習音樂系課程的趨勢,他樂見其成也表示支持鼓勵,因為欣賞音樂、培養美學鑑賞能力,對於學生未來在正式場合會有非常大的幫助。(撰文:校園記者歷史111杜舜雯 / 編輯:黃樂賢 / 核稿:胡世澤)

上一筆
下一筆
上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