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sti
travesti
travesti
點閱人次:1738人
圖 新聞投稿
2021-02-19
影音》小一學童回家晚又久盯螢幕 學者建議增加每週運動時間
圖
家長對孩子在電子產品的使用上應有所管控及規範,找出使用電子產品的替代方案,如進行體能活動、陪孩子共讀、玩其他遊戲等。
圖
圖
圖

各國小下週一就要開學了,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暨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公布「臺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建置計畫」調查結果,小一學童平均每天花1小時又25分鐘盯著螢幕,假日每天則達3小時又6分鐘,若家中沒訂定使用規範,假日更多花了近50分鐘;調查亦指出,孩子每週只花4小時又50分鐘運動,這項數據遠低於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建議的國小規律運動應該要每週至少7小時,因此孩子課後若盯著電視或電子產品太久,勢必會壓縮體能活動時間。

臺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建置計畫是華人地區第一個以幼兒發展為核心的研究計畫。針對兩組樣本進行長期追蹤,包括民國105年4月至民國106年6月出生之幼兒(3月齡組)及民國102年4月至民國103年3月出生之幼兒 (36月齡組),為來自全國各縣市的代表性樣本。採分層兩階段PPS抽樣法,第一波完成家長問卷訪問人數,3月齡組共6,590人,36月齡組共2,164人。

自民國105年3月正式展開調查以來,該計畫已進行了將近五年的全國資料蒐集,累積的訪問人次超過7萬筆。當時的36月齡組的幼兒逐漸長大,約有43%的孩子們,在民國108年的九月進入國小就讀,開啟了36月齡組的第五個追蹤波次。

臺灣國小一年學童使用3C產品應有規範

根據此次國小一年級(即36月齡組第五波)前半波資料(共854幼兒,男447,女407)的初步結果顯示,臺灣國小一年級學童平均每天使用螢幕的時間為1小時又25分鐘,假日每天則達3小時又6分鐘。

調查結果也顯示,臺灣國小一年級學童中,絕大多數回家時間都很晚。平日放學後,即使到下午五點過後,有接近一半的小一孩子還沒回到家;若要超過九成的小一孩子都回到家,要等到晚上六、七點。在回家後至睡覺前短短幾小時內,小一學童就花了近1個半小時在使用螢幕。

另外,調查也發現,約有15%的的小一學童在家中是不得看電視、不得使用任何電子產品。而小一學童所看的電視(含各類影音媒體)節目多為卡通或兒童類節目;在電子產品的用途上,則主要用來觀看影片,玩遊戲次之。在得以使用電子產品的學童家庭中,絕大多數家長(97%)都訂了電子產品的使用規範,包括限制使用的時間長短、達到特定條件後才能使用(例如寫完功課)、限制使用的時段(例如週末)等。

計畫也發現,家中訂有使用電子產品規範的學童,他們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在平日平均為1小時又24分鐘、假日平均為3小時又3分鐘;而家中沒有電子產品使用規範的學童,他們使用螢幕的時間在平日平均2小時又2分鐘、假日平均3小時又53分鐘,高於家中訂有電子產品使用規範的學童。

該計畫在民國108年公布這群學童在3歲時使用電子產品(包括電視、電腦、平版、手機等)時間與其發展的關係,發現長時間使用螢幕與其整體發展有著負面關聯。另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和美國小兒科醫學會(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AAP)聯合建議,兒童每天使用螢幕的時間不應超過1個半小時。

美國小兒科醫學會也建議:家長應針對孩子電子產品的使用訂出使用規範,或者找出使用電子產品的替代方案,如體能活動或陪孩子玩其他遊戲等;在家中孩子使用電子產品時,需選擇高品質節目,並陪同觀賞、解說和應用於日常生活;在孩子就寢前的一小時,也應規定不得使用任何電子產品。這些建議都顯示了家長對孩子在電子產品的使用上應有所管控及規範。

臺灣國小一年級學童需要更多的體能活動時間

調查結果顯示,約有五分之一的小一學童除了平常在校的一週兩堂體育課外,並沒有規律運動的習慣。孩子課後最常進行的規律運動有騎腳踏車、跳繩、跑步,而溜直排輪、打籃球、游泳、爬山次之,此外也有少部分的孩子打棒球、羽毛球、或跳舞。

調查指出孩子每週規律運動的時間,共約3個半小時。若加上每週在校的兩堂體育課,大約一週運動時間只有4小時又50分鐘,遠低於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建議的國小規律運動應有的每週至少7小時(每天都應該要有至少1小時的體能活動),其中至少要有三天能從事增強肌肉與骨骼的負重型運動(如快走、跳繩、登山、爬樓梯等)。

教育部也指出,臺灣國小規律在校的體育課時間不及歐美日等先進國家的一半。另外,先進國家的大型政府研究與整合研究都紛紛發現,體能活動或運動會幫助孩子在課堂上更能專注,並增進其記憶力、認知能力、及學習成效,尤其是數學能力、語文閱讀、與整體上的表現。這些都顯示了家長需要帶著孩子在課後期間從事體能活動,並鼓勵孩子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配合上述電子產品使用的發現,孩子課後若盯著電視或使用電子產品太久,勢必壓縮到其體能活動的時間。

臺灣國小一年級學童下課後多參加校內外各類課業輔導才藝活動、回家時間晚;多數學童在寒暑假期間有活動

本計畫發現,在國小一年級上半天課的日子,只有兩成的學童在中午下課後會回家(家裡有大人可以照顧)。從中午到下午四點間,接近一半的學童會參加校外課後照顧服務中心、補習班、才藝班或安親班,接近三成則參加校內課後照顧服務班或社團。

本計畫也發現臺灣國小一年級學童,絕大多數回家的時間都很晚。平日放學後,即使到下午五點過後,有接近一半的小一孩子還沒回到家;若要超過九成的小一孩子都回到家,要等到晚上六、七點。本計畫還發現,寒暑假期間,臺灣小一學童有三分之二會在家、有大人照顧,但這些待在家的孩子中,超過一半還是會參加安排的活動,包括校外課後照顧服務中心、補習班、才藝班或安親班,少數則參加校內課後照顧服務班或社團、或校外營隊。

臺灣國小一年級教師與家長親師關係良好、師生關係緊密

根據2018教學與學習國際調查臺灣報告的報告,絕大多數高中、國中、國小教師對於工作及其本身在學校的表現是滿意的。調查結果顯示,參與該計畫的國小一年級學童的導師們,有九成半以上感受到的親師關係都是相當正面的,絕大多數覺得受到受訪家長尊重;在教育上提供的建議,為家長接受;在孩子有狀況時,能放心地與家長討論;家長會讓老師知道老師是個好老師;並且家長也感激其對於孩子教育的投入。

另外,在師生的互動上,接近九成的小一生導師們表示,該計畫的孩子會主動向老師分享關於自己的事情;超過八成的教師也發現,孩子在不愉快時,會向其尋求安慰。

此次的各項研究議題為該計畫近半的36月齡組孩子進入學齡階段後的初步數據,希望能藉由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具有代表性的樣本,先行呈現出臺灣小一學童的電子產品接觸、運動習慣、平日放學後身在何處的樣貌,以及親師和師生關係,並提出建議,以作參考。(資料來源:臺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研究團隊 / 編輯:胡世澤 / 核稿:鄧麗君)

上一筆
下一筆
上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