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部於12月8日傍晚與全球同步公布TIMSS(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2019年成果,臺灣除4年級數學維持平盤,在8年級數學、4年級科學、8年級科學都進步1個名次。不過,學者也分析,臺灣學生成就高但興趣低,可能是教育體系對科學探究與實驗的重視程度有關。
TIMSS是由國際教育成就評量學會實施,每4年施測一次,臺灣從1999年開始參加,至今參與第6屆。今年有58個國家參與4年級評比,39個國家參加8年級評比。我國教育部委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執行全國調查及分析結果。
教育部次長林騰蛟表示,2019年調查結果,臺灣在4年級數學國際排名第4(2015年排名第4),8年級數學國際排名第2(2015年第3),4年級科學國際排名第5(2015年第6),8年級科學國際排名第2(2015年第3)。
林騰蛟表示,4個項目中,有1項維持平盤,3項進步1個名次,可見臺灣整體表現優於國際平均,且有持續在進步。另外,TIMSS調查也顯示,臺灣的學習落後學生百分比,有下降1到2個百分點,城鄉差距也微幅縮小。
計劃主持人、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主任張俊彥表示,TIMSS調查中,臺灣學生表現良好,但4年級學生對科學、8年級學生對數學與科學「學習感到疏離」的百分比,都高於國際平均。
張俊彥分析,東亞國家在TIMSS歷年表現都比較好,學界推測與國家、社會重視教育,經濟發展程度,以及考試篩選制度有關。但東亞國家同樣面臨學生在學習興趣、自信心上較弱,與實際表現有差距。考試會讓家長重視子女向上發展,篩選制度也讓學生學習成就變好,若以心理學「大魚小池」理論來說明,優秀者彼此競爭,壓力也會比較大,可解釋這些國家學生表現好,卻比較沒自信。
在這次評比中,前五名包括新加坡、香港、臺灣、日本、韓國及俄羅斯等,新加坡在各項都是第一。張俊彥表示,新加坡在學習疏離上已有所改進,近年政府在科學上採取整合式教法,而臺灣分科教學較嚴重,或許值得臺灣參考。
TIMSS調查:越常做實驗 學生科學興趣越高
臺灣學生2019年各項成就表現都名列國際前5名,且較上一次評比(2015年)略有進步。但值得注意的是,臺灣學生對數學、科學感到疏離(包括不喜歡、沒自信、認為沒價值)的百分比,都高於國際平均。舉例來說,高達56%的8年級學生表達「不喜歡或沒自信學數學」,而國際平均僅41%。
張俊彥分析TIMSS的國際比較,發現學生對科學的學習興趣,與教育體系對科學探究、實驗的重視程度有關。TIMSS調查各國有一半以上科學課程做實驗、探究活動的比例,臺灣4年級只有27%(國際平均31%),8年級更只有8%(國際平均27%)。
張俊彥表示,探究與實驗經驗能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提供具體的經驗基礎,進而提升學習動機。不只是臺灣,東南亞國家都有成就高、興趣低的現象,值得各國重視。
另外,TIMSS的調查也顯示,臺灣數學、科學的城鄉差距呈現微幅縮小的趨勢。張俊彥分析,主因是鄉村進步幅度比都市還大,使兩者差距拉近。以8年級數學為例,鄉村學生較上一次(2015年)調查進步了16分,都市學生則進步11分,兩者差距從64分縮小為59分。(資料來源:教育部、中央社 / 編輯:胡世澤 / 核稿:胡世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