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sti
travesti
travesti
點閱人次:2188人
圖 新聞投稿
2020-11-06
吳漪曼教授逝世週年紀念音樂會 師生緬懷一代音樂教育家
圖
師大音樂系教授兼作曲家錢善華,為紀念恩師吳漪曼,創作《聖母頌》一曲,由音樂學系陳麗芬教授帶領「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混聲合唱團」演唱這首無伴奏合唱曲目,為音樂會揭開序幕。
圖
吳漪曼嫡傳學生、師大音樂系退休教授葉綠娜演出莫札特《降E大調雙鋼琴協奏曲,作品三六五》。
圖
廖皎含教授擔綱鋼琴演奏。
圖
最後一首法國作曲家佛瑞的《安魂曲,作品四十八》由孫愛光教授指揮。
圖
音樂學院小提琴家陳沁紅院長擔任樂團首席。
圖
林中光老師演唱《安魂曲,作品四十八》。
圖
王望舒老師演唱《安魂曲,作品四十八》。
圖
師大音樂系大四女生合唱團擔任聲樂合唱。
圖
吳正己校長肯定吳漪曼老師一生奉獻音樂教育。

法國作曲家佛瑞(Gabriel Urbain Fauré)《安魂曲,作品四十八》,平穩柔和的音樂緩緩結束後,隨之而來的滿場掌聲響徹古蹟禮堂,不僅肯定臺上演奏家優秀演出,還有緬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已故教授吳漪曼,畢生以臺灣音樂教育發展為念,作育無數英才。

吳漪曼2019年10月逝世,享壽88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今年11月5日特別舉辦「吳漪曼教授逝世週年紀念音樂會」,邀請多位吳老師的音樂界友人、學生參與演出,場面溫馨感人,饒富傳承意義。當晚禮堂座無虛席,眾人欣賞三首演出曲目,在樂聲之中追思這位音樂教育實踐家。

吳漪曼從小受作曲家父親啟蒙,1948年從江蘇來到臺灣,就讀臺師大音樂系第一屆,後獲全額獎學金出國深造,並赴西班牙馬德里,師承古畢列(J. Cubeles)。1956年進入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音樂院。學成回到師大音樂系任教,開始為臺灣音樂教育貢獻心力,之後陸續至文化大學、臺藝大、光仁小學音樂班教學。

她與已故夫婿奧地利音樂教育家,也是莫札特權威的指揮家蕭滋(Robert Scholz)兩人,對於臺灣的古典音樂教育貢獻至偉,將歐洲西方的音樂教育觀念帶進臺灣,打破了臺灣過去只有日式音樂教育的系統,迅速與西方世界接軌。1986年蕭滋過世,吳漪曼悲傷之餘,卻不曾在音樂教育上怠惰,且因膝下無子,她將學生當成孩子來照顧,讓愛延續。

師大音樂系教授兼作曲家錢善華,為紀念恩師吳漪曼,創作《聖母頌》一曲,由音樂學系陳麗芬教授帶領「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混聲合唱團」,演唱這首無伴奏合唱曲目,為音樂會揭開序幕。配合吳漪曼的天主教信仰,曲目引用葛麗果聖歌的聖母經Ave Maria做開端,以拉丁文、中文交錯,在不同調呈現,逐漸達成融合效果。樂曲最後以不同終止式結束,象徵吳、蕭老師在天堂美好相聚。

緊接著演出莫札特《降E大調雙鋼琴協奏曲,作品三六五》,由吳漪曼嫡傳學生、師大音樂系退休教授葉綠娜,以及廖皎含教授擔綱鋼琴演奏。樂團指揮由蕭滋學生、師大音樂系孫愛光教授擔任、廖嘉弘教授為樂團首席,音樂系主任楊瑞瑟也參與演出。其他樂團成員包含師大、臺藝大、文大音樂系老師。兩部鋼琴的樂聲互動,如同兩人對話,活潑生動,是當晚音樂會一大亮點,演奏此曲也同時紀念吳漪曼夫婿蕭滋對臺灣音樂教育的貢獻。

最後一首法國作曲家佛瑞的《安魂曲,作品四十八》由孫愛光教授指揮,音樂學院小提琴家陳沁紅院長親自擔任樂團首席,三校教師組成音樂系聯合交響樂團共同演繹。聲樂獨唱部份,分別由師大音樂系老師、聲樂家林中光、王望舒擔綱。「師大音樂系大四女生合唱團」以及師大音樂系教授、系友、任蓉歌唱班、美麗人聲合唱團、蔡月雪老師歌唱班,擔任聲樂合唱。有別於一般安魂曲描繪面臨死亡和審判的恐懼,其曲目溫柔平和,給予在世者慰籍,展現聖潔而平靜澄澈的特質。

當日出席貴賓眾多,包含教育部前部長郭為藩、蕭滋吳漪曼教授音樂文化基金會董事長錢善華教授,以及三校師長及音樂系主任等人。師大校長吳正己也偕同夫人全程出席音樂會。吳正己校長表示,吳老師一生熱衷於藝術教育,滿懷教學理想。她心中沒有校際、國際的分野,所以她是「大家的吳老師」,在師大40年任教生涯,關懷學生無微不至,無論是藝術或是為人處世的哲學,開導許多莘莘學子和朋友。她的無私奉獻不遜音樂大師樂章,永遠繚繞音樂杏壇。(撰文:校園記者音樂110李學淇報導 / 編輯:黃樂賢 / 核稿:胡世澤、鄧麗君)

上一筆
下一筆
上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