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承辦今年國家地理知識大競賽的「地理知識能力測驗」,持續以橫跨在地觀察和全球視野跨領域題目挑戰國、中小生,經過激烈競爭,由臺北市立中山國小的陳琦富與新北市忠孝國中的田修明分別奪得國小組及國中組金牌。
從校內、各縣市一路過關斬將,最後由40位國小生、101位國中生晉級全國決賽,10月31日在臺師大舉行全國決賽,分為準決賽和總決賽,國中組根據「準決賽紙筆測驗」選出前10強進入總決賽,以快問快答、搶答等方式選出金、銀、銅牌,在一場激烈的競爭後,由新北市忠孝國中二年級的田修明獲得金牌,銀牌分別是台北市金華國中張懷元和台中市明道高中附設國中柯秉辰。
金牌得主田修明在三年前獲得地理知識大賽國小組的銀牌,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就喜歡大量、多元且廣泛的閱讀,也常在父母的陪伴、引導,透過爬山、參觀博物館…等實地走訪觀察,把知識應用在生活中,也在生活中發現更多的知識,他表示最初對歷史人文有高度興趣,之後又接觸了地理,發現兩者相輔相成,一頭栽進認識鄉土、認識世界的豐富社會科學領域。田修明說:「託這次比賽的福,我特別選讀了許多的旅遊書,非常享受,尤其是那些我比較不熟悉的地區,像是非洲、東亞、南亞…等,收穫豐富。」
本競賽也重視動手實作的「環境觀察暨手繪地圖能力測驗」,由東海大學附屬高級中學中學部的馬柃甯以「夏山享宴-從餐桌到產地的尋寶地圖」為主題獲得第一名,而國小組的第一名則是高雄三民國小陳玨蒨的「看見愛河的聲音」。評審團老師之一的臺灣師大地理系副教授王聖鐸老師表示這項比賽門檻雖較高,但不只報名情況踴躍,由前年175組、去年183組增加到今年共243組,參賽主題和表現方式也都比以往呈現多樣性。
除了美食、旅遊、古蹟…等學生們特別感興趣的之外,今年的優勝作品名單中還有兩組的主題與「疫情」、「口罩」相關,突顯出國中小學生對於防疫生活的關注。這項賽事不但重視繪圖能力與美感,也考驗著參賽者的,田野觀察、資料整理與文字書寫等能力,很明顯的迥異於傳統的紙筆測驗,可說是結合理性與感性的整體表現。這幾年,參賽的作品已不侷限在校園,學生們走出校園,進入鄉野,充分運用五感經驗,展現全人教育的自主學習趨勢。
本競賽由教育部國教署擔任指導單位,中國地理學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立大學合辦,臺灣師大地理學系承辦,並由各縣市社會領域輔導團和大學地理相關系所、農委會林務局農林航空測量所共同協辦,也特別感謝應雲崗先生紀念基金會、野柳地質公園的長期贊助,以及所有志工同學們支持。(資料來源:地理系 / 編輯:胡世澤 /核稿:胡世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