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動漫是許多青少年的最愛,但漫畫只有日美等國的選擇嗎?要認識臺灣歷史,只能從文字,抑或漫畫也是很棒的向下扎根媒材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歷史漫畫人才培育課程」計畫,讓有志從事漫畫工作者,以臺灣歷史與文化,賦予漫畫更豐富魅力,精彩成果在師大文薈廳展至11月20號,歡迎欣賞。
這項課程計畫由文化部指導、臺師大圖書館主辦,經歷了18場專業課程、2場工作坊、2場專題講座講習後,10月27日舉行計畫成果特展開幕式,美術系校友、知名漫畫家左萱、圖傳系校友、漫畫家瑛作以及臺灣史研究所蔡錦堂教授等授課講師也都共襄盛舉。
臺灣歷史漫畫人才培育課程計畫成果展
國內動漫愛好青少年常將日本卡通主題曲朗朗上口,是否將來風靡青少年的是臺灣本土動漫呢?臺師大圖書館柯皓仁館長說,這是臺師大推動「臺灣歷史漫畫人才培育課程」計畫的初心,在文化部的支持下,讓有志從事漫畫工作者從臺灣歷史出發,學習如何蒐集素材而後轉譯創作,以臺灣特色的歷史與文化,賦予漫畫內容與腳本更豐富的魅力與能量。
師生進入展場,會很驚訝發現,彷彿職人般的漫畫創作,來自臺灣青年之手,有著初生之犢不畏虎的意氣風發,取材內容從臺灣在地文化出發,更貼近這塊生長的土地,現場還備有懶骨頭沙發,坐著欣賞別有一番趣味。參與計畫的學員們看著自己的創作,化身成為精裝本漫畫,表示真的很有創作者的感覺。
該計畫講師瑛作受訪表示,她在培訓過程中發現,有些學員有能力創作具出版潛力的作品,希望這個計畫能持續營運,為更多漫畫創作人才培養相關能力、營造友善創作舞臺。
特展中回顧計畫內容,從素材蒐集與解讀、文本轉換、腳本創作、美術基礎概念、角色設計到漫畫實務等相關課程,到「印刷實務X臺灣建築工作坊」、「漫畫品牌經營工作坊」、「數位典藏與數位共筆應用於地方文化之創意加值」專題講座講習、「漫畫歷史力」專題講座講習等擴大參與活動,含括漫畫創作的發想到完成。
此外,本次特展的重頭戲就是學員原創漫畫作品的展示,這些作品主題多元,風格各有特色,目前已在本校數位校史館臉書上搶先曝光,並進行人氣票選(網址),關注度較高的作品包括:安迪創作的《萬榮華》,敘述1914年起擔任長老教中學校長的萬榮華在臺灣推動足球運動的一段歷史;杞欣庭的《小封神》,改編自臺灣作家許丙丁同名臺語小說,首度挑戰全臺語對白,帶領讀者穿越時空,參與玄天上帝遊臺南的故事;陳懷瑾的《找茶趣日誌》,以短篇漫畫的形式,將臺灣茶擬人為茶仙,藉由可愛逗趣的角色帶出茶葉知識。其他還有更多創意無限的作品,不只展現臺灣絢麗燦爛的文化軟實力,更顯示漫畫吹「臺」風的精彩可期!
其中,在106年前(1914年)首度引進足球,前長老教中學校(今長榮中學)校長萬榮華在臺灣推動足球運動的一段歷史,當時把城門當球門踼,最後還踢進甲子園的故事,成為創作者安迪創作《萬榮華》的漫畫內容,受到關注。
安迪《萬榮華》漫畫協作者、文案羅崧源說明,1912年來自劍橋大學的萬榮華(Edward Band)抵達臺南,1914年到長老教中學校擔任校長時,看見臺灣學生日常生活中充滿活力,燃起了他在劍橋足球隊的足球魂,決定要在校園推廣足球,學生們赤腳踢足球,每天下課,學生分成東西學寮彼此對抗,萬榮華自己也穿運動裝下場,足球在長老教中學校成了校技,1940年時奪得了全國中等學校地方選拔賽兼臺灣中等學校足球錦標賽冠軍,成為全國大賽首支臺灣人組成的隊伍,雖到日本本土第一戰遇到近畿代表的常勝軍滋賀師範,但已使長中成為臺灣中學的足球強者。(撰文:校園記者公領112闕丞婕報導/照片:圖書館校史組提供/編輯:黃樂賢/核稿:胡世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