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sti
travesti
travesti
點閱人次:3637人
圖 新聞投稿
2020-09-18
玉山青年學者》物理系吳亞霖探索太陽系外行星
圖
吳亞霖博士加入師大研究團隊
圖
圖
圖
圖

渾沌宇宙,當地球漸趨枯竭,我們能去哪裡?為發現下一個可能適合居住的星球,系外行星 (exoplanet) 成為天文物理發展最快速的領域之一,而教育部玉山青年學者、臺師大物理系新聘的吳亞霖博士,利用多波段天文望遠鏡,觀測及研究系外行星的物理性質及形成理論,為世界宇宙觀劃下新紀元。

你照亮我星球 學海無涯

今年34歲的吳亞霖博士,剛從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博士後研究員學成歸國,他回憶在亞利桑那大學博士求學期間,幾次前往南美州的阿塔卡瑪 (Atacama) 沙漠進行觀測工作,高山上壯闊的滿天星斗令他難以忘懷,而這股追星熱情全來自幼年的興趣。

國小開始拿起星座盤,對著天空比劃,找尋星宿蹤跡,吳亞霖最喜歡在星空下細數繁星,度過童年。雖然都會區光害嚴重,建築物光源遠勝於天際閃爍,但他認為其實就算在都市,也有另類觀星好處。吳亞霖進一步說明,「太暗的星星在都市看不到,但卻能看見最亮的那群,方便辨認星座」,不管是北斗七星還是夏季大三角,這樣土法煉鋼認星,指南針和星座盤成為他的兒時玩伴。

就讀建國中學後的吳亞霖,社團活動是他在課業外滿足興趣的一大樂事,他與高中天文社好友造訪大雪山、合歡山、阿里山,哪裡觀看得到星辰,絕對也看得到他身影,因為高中時期的天文經驗,也讓他大學更往天文相關領域邁進。

考上臺灣大學物理系後,家人給他高度自由,讓他在興趣道路上盡情追尋,為了充實學術知識,除了臺大課程外,也曾到臺師大地球科學系旁聽天文課程,和師大結下不解之緣。

星際外交 生涯榮耀

「我算很幸運吧!」2015年教育部「海外留學獎學金」計畫,吳亞霖在眾多申請者中脫穎而出,他感謝教育部提供經費,讓他在國外能放手一搏,參與更多天文界的未知奧秘,並於2018年獲得Heising-Simons基金會「飛馬座51b行星天文學博士後獎學金」,吳亞霖成為臺灣目前少數以多波段望遠鏡觀測系外行星的天文學家。他目前也在哈伯太空望遠鏡 (Hubble Space Telescope) 的觀測資料中找尋年輕星團中的低質量行星,以及利用阿塔卡瑪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陣列 (Atacama Large Millimeter/submillimeter Array) 在次毫米波段研究系外行星的吸積盤,以研究系外行星的形成環境。而吳亞霖也榮獲科技部109年度愛因斯坦培植計畫,持續為天文領域發現新視野。

「Everywhere is within walking distance if you have the time」從採訪當日吳亞霖衣服上的文字,不難看出他對天文的熱情。天文對他而言不僅是職業,同時也是重要的休閒活動,大學時曾多次參加在合歡山舉辦的Star Party,也曾參加過在墾丁舉辦的梅西爾馬拉松,在國外求學時也常參加當地的科普活動。他認為能在忙碌中偷點閒暇時光欣賞銀河與燦爛星空,那一刻也能心滿意足,暢然而愜意。

我們與系外行星的距離 師大天文與重力中心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理學院即將成立天文與重力研究中心,將整合校內相關領域的研究能量,提供跨領域的合作平台,促進校內外的學術討論及培養相關研究人才。吳亞霖也投入中心各項活動的規劃,未來希望能建立系外行星觀測團隊,帶領團隊參與學術活動,與國外學者一同至智利及夏威夷的天文臺觀測系外行星,並在國際機構中交流訪問。吳亞霖認為未來師大的天文研究環境隨著院級中心的成立會越來越成熟,資源也會更加豐富,歡迎年輕學子一起加入師大的研究行列。

吳亞霖也表示研究天文是場有趣的冒險,但競爭也相當激烈,這條路需要付出很多時間與精力,因此他建議有志從天文研究的學生可以多充實物理、英文、程式方面的能力,並參加各大學或中研院的暑期學生研究計畫,從實作中學習研究方法並增加成就感。

「叫我老師太客氣了!」吳亞霖打趣說,和國外直呼姓名相比,稱呼他老師或教授,讓他顯得彆扭與拘謹,或許比起專業稱謂,吳亞霖更期望像朋友相處一樣自然率真,未來和學生教學相長,將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知識,持續在師大孕育。(撰文:公事中心實習記者:盧彥儒/ 編輯:余庭翎/ 核稿:胡世澤、吳亞霖)

上一筆
下一筆
上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