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高階經理人企業管理碩士在職專班(EMBA)課程融合管理專業及卓越藝文的特色,目標在於培養具備全方位管理專業、人文藝術涵養及創新思維軟實力的高階經理人。藝文大師講座於8月30日特別邀請衛城出版社總編輯張惠菁,分享她從作家到出版人的旅程。
張惠菁早期是寫小說,後來以散文為主,幾年之內拿遍各項文學獎;曾在故宮博物院工作四年,轉換跑道到中國從事數位行銷工作,十年間的足跡從上海、臺北到北京,直到再次回到臺灣後,擔任衛城出版社總編輯。她歷經臺灣媒體解禁後的紙媒興盛期、中國網路早期博客與微博時代、如今的微信以及移動支付時代,而現在中國媒體圈地已完成,均脫離不了百度、阿里巴巴與騰訊。面對臺灣現況的處境,她認為是最好的時代。
「人文是一個社會必不可少的部份,內容呈現的模樣必然會代代更新。因為每一代人都在拓展人文前沿。」張惠菁將變化視為必然,思考著為自己和下一代帶入什麼樣的思考,因此進入衛城後,推出3個書系:Being、Belong、Beyond;Being希望從人的故事出發,訴說經驗與生命史;其次為Belong,主要談群體認同、記憶與歷史;最後為Beyond,以世界知識與靈感的書系。著重以人為中心的知識系譜,因為歷史是從每一個人開始,從人的角度出發,去發現、理解生命經驗,從自己與身邊他人的生命路徑去了解臺灣人的生命經驗與自我實現。
「知識是進行式,臺灣正經歷一波文藝復興。」她認為,歷史需要重新被認識,歷史可以被重寫,因為有很多人事物是被歷史拋棄的,歷史永遠可以被擴大,當人類的歷史不斷往前走,應試著把更多人的故事納進來。衛城自2010年成立以來,一直與臺灣社會脈動緊密相接,現在應該要開始迎向新的使命,需要更深的人文厚度,除了跟更多的臺灣社會裡無聲者合作,亦將協助重要國際學者著作翻譯為繁體中文版,不排除推出簡體中文版。
臺師大EMBA執行長王仕茹以策略大師司徒達賢思考策略為例,強調管理者的自我修鍊,就是「聽說讀想」四個字;而閱讀歷史與文學,能有助於建構自己的底蘊,進而發揮思考、溝通與創造的能力。臺師大EMBA與全國其他學校不同之處,即是教育出真正有洞見的問題解決者、價值提供者,能夠幫助社會越來越好的領導人,而這就是品格教育的內涵價值。(資料來源:轉載自經濟日報 / 編輯:胡世澤 / 核稿:胡世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