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sti
travesti
travesti
點閱人次:3334人
圖 新聞投稿
2020-08-22
物理系延攬玉山青年學者 迎向天文發展願景
圖
物理系蔡志申主任表示,物理系延攬卜宏毅與吳亞霖兩位玉山青年學者,從國外返臺成為物理系生力軍。
圖
圖片來源:Hubble Heritage Project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今年獲教育部核定,延攬卜宏毅與吳亞霖兩位玉山青年學者,從國外返臺成為物理系生力軍。物理系蔡志申主任表示,兩位在天文物理領域有卓越成就,將結合理學院相關領域師資,成立天文研究中心,打造國際級天文研究重鎮。

教育部自107年推動玉山學者計畫,提供符合國際競爭的薪資,吸引國際人才來台任教,臺師大今年延攬兩位優秀學者,提供豐沛資源與研究空間,讓年輕學者深耕專業領域,透過跨域、跨國合作,培養新世代研究人才,也讓師大與國際接軌。

臺師大物理系自民國51年創系,培育全國中等學校物理科師資,因應民國83年師資培育多元化,積極發展「尖端學術研究、科技應用研發、菁英師資培育」三者齊備,更是國內早期投入高能與天文物理領域的少數系所,目前全系30位教師陣容中,就有7位和該領域相關。

從古至今,宇宙就是人類好奇心探索的對象,畢竟在浩瀚宇宙中,地球太渺小了。隨着近代科學家發明各種高科技設備和天文望遠鏡,可觀測到幾千萬光年外的天體,愈來愈多學者跨國、跨領域合作,追求探索宇宙發展歷程,以及對地球演化的更多理解。

蔡志申主任表示,兩位學者年紀雖輕,已在國際學術界嶄露頭角,去年人類首次拍到黑洞照片,由全球200位科學家合作,揭開宇宙神秘天體的面紗,其中39歲的卜宏毅博士在「事件視界望遠鏡」合作單位、加拿大知名的圓周率理論物理研究所團隊中,專責電腦模擬運算黑洞影像,以呈現黑洞重力波現象,深入參與研究具有傑出貢獻,而物理系老師也透過國際研討會,發掘這位被譽為「閃耀的年輕人」的卜宏毅。

關於外星人是否存在?一直是科學家爭論的話題,蔡主任接著介紹另一位玉山青年學者吳亞霖博士,是觀測系外行星的天文專家,今年剛榮獲科技部愛因斯坦培植計劃,他在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擔任博士後研究員,對於被稱下一代天文望遠鏡領航者的多波段望遠鏡開發,具有顯著貢獻,他也期許返台後創立臺灣第一個系外行星研究團隊,讓師大能與國際學者一起參與尋找外星生命體的研究。

蔡主任還說,目前師大師資中,物理系林豐利教授過去十多年來,深入研究黑洞的理論,培養學生投入重力波與黑洞相關研究,李沃龍教授是宇宙學(包括原初黑洞與重力波)專家,地科系管一政教授與橋本康弘教授是射電天文學專家。

新舊師資互動與融合,創造新的研究方向,將會是未來特色。蔡主任指出,去年地科系新聘的李悅寧助理教授,鑽研行星演化,卜宏毅博士是黑洞造影專家,加入師大將形成更突出的黑洞研究團隊,吳亞霖博士是觀測系外行星的天文學者,這些新聘師資與他校師資專長不重疊,在國內又屬新領域,且具備深厚國際合作經驗,透過院級中心整合,招生與整體研究發展上,都有絕對優勢。

談及物理系未來發展,蔡志申主任表示,師資培育仍是臺師大的優良傳統,臺師大獲得中等師資公費生名額占了全國的一半以上,吸引許多優秀學子就讀,往教職努力,物理系未來更聚焦在菁英師培、科學教育上。教育部發布特殊教育白皮書後,許多國高中透過設置資優班或科學班發展資優教育,同時強化國際競爭力提倡雙語教育,鼓勵老師以英語方式授課,加上物理教師專業培訓時間較長,難以被取代,因此系上鼓勵學生修習師培學院國際教師學分學程,成為國際物理師資,為職涯規畫提升競爭力。

臺師大物理系在凝態物理、光電物理、生物物理和科學教育見長,近年研究領域延伸至天文物理、高能物理,在物理領域的研究量能上名列前茅,在國內頗具規模的大型實驗室、鄰近中研院、臺大天文所,形成天文研究聚落,未來待成立院級天文研究中心後,將地科、物理專業整合其中,可與國際物理研究並駕齊驅。

最後,蔡志申教授非常謝謝學校給予資源,物理系聘任兩位玉山青年學者,皆在國內研究所獲得研究工作的啟蒙,之後任職於國內外知名研究機構,參與跨國研究計畫,特別的是不論是在國內外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同樣在學術成績上大放異彩,期許他們能作為橋梁,帶領學生走出臺灣、開拓國際視野。也感謝吳正己校長大力支持,對提升臺師大在天文物理的研究能量、培育未來優秀科學研究的人才,盡一份心力。(撰文:大傳所楊詠盛 / 攝影:大傳所吳宜蒨 / 編輯:胡世澤 /核稿:蔡志申)

上一筆
下一筆
上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