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sti
travesti
travesti
點閱人次:2871人
圖 新聞投稿
2020-07-23
2020師大音樂節 曾宇謙小提琴大師班登場 過來人經驗分享年輕學子
圖
照片來源:巴哈靈感音樂文化協會/ 照片攝影:Tat Keng Tey
圖
指導曾宇謙的師大音樂學院陳沁紅院長開場致詞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全球疫情嚴峻,全球表演場館依舊大門深鎖,柴可夫斯基國際小提琴大賽銀牌得主曾宇謙這段期間也在臺灣,7月17日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禮堂舉辦大師班,以過來人經驗分享給年輕學子,也讓臺師大學生有機會近距離與大師學習交流。

臺師大音樂學院在國內高等音樂教育扮演重要角色,迄今已培育許多國內外知名音樂家、演奏家、教育家,引領著臺灣音樂文化、教育的成長與趨勢。秉持著音樂傳承與創新的理念,音樂學院年度盛事「師大音樂節」,今年與巴哈靈感音樂文化協會共同主辦「頂尖華人音樂家曾宇謙2020全國小提琴大師班」,7月17日下午在師大禮堂率先登場。

備受國際樂壇矚目的臺灣小提琴家曾宇謙,在臺期間受教於師大音樂學院陳沁紅院長,他從小流露音樂天分,15歲拿下薩拉沙泰小提琴大賽首獎,16歲得到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賽最佳演奏獎,17歲首次參加柴可夫斯基音樂大賽就獲評審團特別獎,18歲參加伊莉莎白女王大賽,以最小年紀拿下第5名。2015年拿到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大賽小提琴銀牌時,曾宇謙才21歲,當年金牌從缺,他也成為該屆最大獎得主,他習琴之路獲得很多協助,在國外多年演出後,也一直想回饋臺灣。

在這次大師班活動中,曾宇謙以過來人的角色,與學子們分享他追逐夢想的堅持,以及對於詮釋音樂的想法,在師大禮堂中,指導師大張紫媫、師大附中錢欣、師大附中國中部崔鈺淇以及武陵高中蔡孟頻四名學生,,都是全國學生比賽前三名及各校優秀學子,每名指導30分鐘。

四位優異的年輕小提琴家各帶來極具挑戰性的曲目,師大張紫婕音樂系表演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D大調第一樂章,難度極高,曾宇謙毫不藏私從細節處指導並示範,從弓的鬆緊度、音準準確度、抖音頻率、指腹使用、音色變化,到彈性速度、樂句分句、強弱變化與情緒對比,讓參與學生及旁聽的觀眾都受益良多。曾宇謙更以高超技巧、淬煉獨到的音樂品味,與學子們分享他追逐夢想的堅持,以及音樂風格的建立。

音樂學院陳沁紅院長表示,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2020師大音樂節」活動亦受到影響,但在臺灣努力疫情成果下,音樂學院得以在防疫工作完善下,邀請到小提琴家曾宇謙來校,讓所有學音樂的學生都能有現場觀摩學習的機會,一起朝夢想努力。

詮釋各家樂曲 得到共鳴

曾宇謙對如何詮釋各個作曲家樂曲,有自己的看法。他曾說,「基本上就是多聽」。他會去找不同演奏家的版本,跟著最喜歡的版本去演繹樂曲,「這是最有共鳴的方式」。另外,隨著年齡增長,演奏時對曲子的理解更成熟。

例如,他有時會想:為什麼作曲家在這裡放這個音符,是不是希望演奏者用什麼方式去處理這個音符?但往往那個音符只是銜接到另一段樂曲的過場。他說:「在第一次拉的時候往往無法體會,長個一兩歲再拉,就完全明白了。」此時,詮釋樂曲便更貼近作曲家的心意。

對於演奏表現的追求,他說,只要音準、技術到位,就是90分的表演,但是「有些表演需要時間和歷練,像是協奏曲、奏鳴曲、室內樂,表現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進步」。不斷超越自我,這是音樂家想要的境界。

全心全力演出 維持水準

曾宇謙曾說,表演前,充分準備;表演時,拉琴那一刻的快樂,難以言喻。就像運動員在運動場上,腎上腺素分泌旺盛,根本不覺得累,常常晚上的演出結束之後,可能到半夜兩三點都還很亢奮。一直到第二天起床收拾行李,到機場前往下一個城市,開始培養下一段演出情緒。

曾宇謙認為,一年演出60至70場,有表演、有休息,也可以靜下來練習,會是一個適宜、均衡的情況。對他來說,重要的是如何完美詮釋樂章,並妥善調節演出行程,使表現最好。他強調,求學期間,有好老師指導,之後就是不斷練習、不斷演出,增加閱歷,維持最佳水準。(資料及照片來源:音樂學院、巴哈靈感音樂文化協會 /編輯: 胡世澤 / 核稿:胡世澤)

上一筆
下一筆
上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