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總以豐富創意致力於推廣古典音樂的國內知名大提琴家張正傑,7月5日在臺師大EMBA藝文大師講座中「天馬行空談音樂」,帶領現場學員賞析古典音樂、從音樂指揮家風格學領導,以及分享近年來創新創意玩音樂的心路歷程。
「當你靜默10秒鐘,會聽到什麼聲音?」張正傑認為唯有在心靈沈澱後,打開耳朵,專心聆聽,才能細細品味出古典音樂的美妙。講座現場首先播放義大利作曲家韋瓦第的「四季小提琴協奏曲」,他帶領大家從音樂中感受韋瓦第所描寫的四季風貌。為了讓更多人瞭解樂曲要傳達的意象,張正傑將音樂劇像化,把該作品透過台灣傳統布袋戲表現出來,除了唯妙唯肖地呈現喝酒、打獵等情景外,也加入台灣傳統故事與畫面,在「秋」當中,把獵山豬及兔子的情節,改編成武松打虎的片段,甚至完整呈現在秋天夜晚,布袋戲主角夢到的月亮中的嫦娥。
他隨後播放三個與節慶有關的音樂,包括韓德爾皇家煙火組曲中的片段、結婚進行曲與葬禮進行曲,分享用音樂的語言,認識樂曲的故事性,讓學員們更深入了解音樂要傳達的意象。張正傑帶著身價6千萬大提琴「盧傑利」現場演奏巴哈的「前奏曲・第一號無伴奏組曲」,讓學員腦力激盪,從節奏的起伏、快慢和音色中分析,此曲適用於表現哪些產品廣告;同時也讓學員體會巴哈留下音符,就是讓人們有著自行想像的空間,當你把想像力、故事與音樂結合,它就會被賦予生命,展現出樂曲本身的價值。
「指揮家是舞台上的領導者,風格各有不同,有的輕柔優美與細膩、有的瘋狂且忘我的誇張。」張正傑利用3個不同指揮家的影片,和學員們剖析其領導型態。他認為,指揮家不僅需凝聚樂團的專注力,同時也需要凝聚觀眾的注意力,即便是演奏同一首曲子,不同的指揮家所帶來的音樂效果也會截然不同。
張正傑近年來將古典音樂融入生活中,讓古典音樂不只受限於音樂廳裡呈現,喜歡用「玩」音樂的態度來表演,結合不同的生活元素與靈感,他玩得認真、玩得投入並且融入跨界表演。他回首過往,成功將古典音樂帶進太魯閣峽谷演奏,包括金門翟山坑道、墾丁龍磐公園都有其足跡,為的就是讓更多民眾能夠欣賞不同面貌的古典樂;他亦辦過監獄裡的音樂會、輪椅音樂會、癌症病童音樂會與親子音樂會等,盼讓古典音樂走入不同的族群。
此外,他分享維也納騎單車發生車禍後,左手骨折受傷後的心路歷程,即使不能用左手按弦沒關係,還可以用鼻子,最後靠著意志力與毅力重回舞台,而且沒有因傷取消任何一場演奏會。「每天還能拉琴是件幸福的事,只要今天的表現比昨天更好,活在當下、好好享受此刻時光。」張正傑笑著說,直到現在仍持續復建中,剛好連同舊疾一併治療,所以身體也越來越強壯。
臺師大EMBA執行長王仕茹表示,大提琴家張正傑將古典樂與布袋戲、京劇、歌仔戲結合,讓東西方文化結合撞擊出不同的火花,而且熱心公益不遺餘力,發自內心的關懷他人,運用自己的專長,為社會服務,值得大家學習。臺師大EMBA藝文大師系列講座將持續安排書畫、音樂、文創、生態人文、建築到表演等多元領域內容,藉由人文美學素養,沉澱和靜化平時繁忙的心靈,進而在跨界對話中碰撞出新思維,開啟新視界。藉由藝文讓心休息,讓身心重整,以內化培養深厚的人文底蘊、激發創造軟實力。(資料來源: EMBA提供、轉載自經濟日報/ 編輯:余庭翎/ 核稿: 胡世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