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生陳安琪和國立臺灣大學學生洪若庭,利用今年暑假到臺東土坂部落關心偏鄉教育,12月7日榮獲中華電信基金會舉辦的第11屆「蹲點.臺灣 大賞獎」肯定。她們說「臺灣其實很美也擁有很多資源,有待我們自己去發現,希望藉由紀錄讓世界看見臺灣」二人認為蹲點的最大收穫是更具有包容心,面對差異會用不同的角度思考,「在臺東土坂部落服務,我們並不是以在上位者的角色提供服務,而是虛心感受在地的真實需求,理解自己也是來這裡學習的。」
由中華電信基金會舉辦的「蹲點.臺灣」活動,今年暑假有18校60位學生到全臺社區與部落蹲點,學生們透過充滿創意與感動力的文字與鏡頭、以行動力為社區帶來活力與新視野,從中培養多元包容觀點、重新發現自己的價值,看見臺灣在地的美好與感動,並於12月7日,舉辦「2019第十一屆『蹲點.臺灣』頒獎典禮」,各地參與學生與社區代表齊聚一堂,,也為2019年下鄉蹲點的青春熱血大大喝采
勇敢踏出舒適圈,為部落發聲、關懷體貼在地人文
同時榮獲「最佳服務獎」、「網路行銷獎」兩個獎項肯定的臺師大李坤融、楊峻杰,展現濃厚的服務熱忱與公民意識,為花蓮吉拉米代部落各式農務出力,更將所見所聞多次投書媒體社論與公民新聞,並為部落架網站、以臉書社群行銷,積極為部落發聲,希望部落的問題被更多人看見。「我們在部落被當成自己人,更期許自己跳脫漢人本位意識,去思考觀光祭典與傳統文化的衝突,以及工業發展帶來的汙染、原鄉長期受到忽視的問題。」楊峻杰分享。
換位思考原民觀點,懂得尊重山林人文
就讀臺大和師大的洪若庭、陳安琪,今年前往「臺東縣南迴健康促進關懷服務協會」蹲點,與土坂部落有深刻的交流。協會督導張凱雁表示,兩人因颱風延誤而改至臺東蹲點時,協會的兒童營隊已結束,但她們卻能隨遇而安、利用陪伴孩子閱讀的互動中發現小朋友很喜歡手作小書,「做一本自己的故事書/筆記本」成了新教案,主動積極且臨機應變讓他印象深刻。「聽一年級小朋友說自己手作繪本的感情故事,有點好笑又可愛;其他同學也發揮自己的創意,連手機的封面也放入小書設計,讓人很驚喜。」安琪回憶。
若庭表示,經常在孩子言談間聽見「活力.E起舞動」競賽活動,成了她們「一手記錄」的拍片主題,從土坂實驗國小連續五年奪下舞蹈競賽冠軍後卻決定不參賽,影片《冠軍背後》讓人省思臺灣成績至上的教育焦慮,以及如何在學業與文化保存之間取得平衡。而蹲點期間與獵人學校老師交流,二個都會女孩也獲得了不同的啟發,「擁有資源的人,不等於是上位者、給予者;在地自然單純的生活,不一定像外界所解讀的貧瘠;我們想提供幫助,卻發現其實懂得換位與同理心更加重要。」在為期二週的蹲點時光,女孩對生命有了新領悟,對臺灣有更深的期許:不去干擾山林,就是最好的療癒。
對服務有全新領悟,相信自己有無限可能
「離開熟悉的舒適圈,去到陌生的地方,蹲點讓我們學習在城市與環境的轉換中,寬闊地接觸人事物,更能包容人我的差異與不同。」在臺東縣南迴健康促進關懷服務協會陪伴老人與小孩的洪若庭、陳安琪,透過拍攝紀錄片《冠軍背後》呈現在土坂部落中,部落居民對於升學教育焦慮與排灣文化保存的衝突,「影片沒有給解答,我們希望留下空間給觀者思考:保存文化和社會進步該如何平衡。」陳安琪進一步分享,「蹲點之後,我對於『服務』的看法不同了!現在我所相信的『服務』,其實是一個彼此互相學習、理解的動態歷程,必須是雙向進行的,才能夠發揮最大的效益。」
「蹲點活動的結束,不會是學習的終點!」「蹲點.臺灣」的年輕世代從不了解到了解,真切實際地為土地付出,以實際行動為自己的人生開啟新視野,也為偏鄉社區與部落帶來創意與活力,啟動改變的正能量。
中華電信基金會董事長郭水義勉勵年輕人「蹲下來,才能看到臺灣的點點滴滴」,用心、用熱情所做的蹲點紀錄,都將成為人生豐富美好的回憶,更可以成為未來自我成長的動能與養分。(資料來源: 轉載自遠見雜誌 / 編輯: 胡世澤 / 核稿: 胡世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