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sti
travesti
travesti
點閱人次:1456人
圖 新聞投稿
2019-12-17
人文電影節《不得已的鬥士》《藥罐男孩》 從紀錄片探討疾病和死亡
圖
圖
圖

作為人文電影節社會關注主題的開場片,《關鍵評論安寧醫療議題——不得已的鬥士》和《藥罐男孩》兩部紀錄片於12月16日晚間在誠101播映。由癌友有嘻哈經營者兼我們都有病共同創辦人謝采倪,帶來映後的分享與座談。

《關鍵評論安寧醫療議題——不得已的鬥士》從臺灣安寧療護病房的病人、家屬甚至醫生的不同角度切入,打破一般人對於安寧醫療的想像。《藥罐男孩》則從一位患有囊腫性纖維化症的加拿大男生的人生經歷,通過網絡廣播節目『藥罐男孩』,讓外界更了解重症患者的真實日常。

謝采倪分享她在26歲被診斷出淋巴癌第三期後,彷彿人生突然墜落谷底的心情。她形容人生的旅程就如同東京地下鐵有著一個大大的圓軌,或許你錯過原本的站點但只要稍作等待,依然可以回到原點重新出發。

「如果可以笑看疾病,那麼疾病就不可怕,但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她正在經營的『我們都有病』社群其實與電影中廣播節目『藥罐男孩』有所相似,在社群媒體用文字的方式記錄病友、家屬和醫療人員的自身內心的衝突與矛盾。

她曾經因化療後脫髮而光著頭戴帽子在街上行走時,遭受社會上不友善的眼光與指指點點而大受打擊。當時的她加入癌症病友的社團,卻無法真正地釋放自己的悲傷和情緒,甚至被要求過度樂觀面對,讓她開始質疑自己的想法。

她現今所經營的『癌友有嘻哈』正是用饒舌音樂的方式,在歌詞裡談論疾病與死亡。她鼓勵更多人從不同角度探討這個議題,並釋放內心的負面情感。無論身為病友或家屬,都應該尊重自己難過的情緒,而不需要過度地掩飾。

在與觀眾的互動環節,她更幽默地表示,購買保險是她此生做過最好的投資,鼓勵大家提早為疾病的來臨作預備行為。疾病的來臨很多時候無法用生活方式去預防,但希望更多人可以在面臨疾病的時候更坦然地面對和接受。(撰文:校園記者音樂110李學淇 / 編輯:江敍慈 / 核稿:江敍慈)

上一筆
下一筆
上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