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sti
travesti
travesti
點閱人次:3146人
圖 新聞投稿
2019-10-28
作育英才無數 音樂教育家吳漪曼辭世
圖
前輩鋼琴家也是音樂教育家吳漪曼24日過世,享壽88歲。(圖取自開放博物館共享資源;典藏者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CC BY-NC-SA 3.0 TW)
圖
吳漪曼(左)與身為莫札特權威指揮家的丈夫蕭滋(右)鶼鰈情深,夫婦倆在音樂上相互切磋。(圖取自開放博物館共享資源;典藏者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CC BY-NC-SA 3.0 TW)

畢生作育英才無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退休教授、前輩鋼琴家也是音樂教育家吳漪曼老師,10月24日過世,享壽88歲,消息傳出,讓音樂界分外不捨。

吳漪曼鋼琴學生之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退休教授、鋼琴家葉綠娜表示,吳漪曼一個月前因脊椎摔傷住院,沒想到受到感染產生併發症,24日早上過世,她在醫院送別,相當難過。

葉綠娜說,吳漪曼與已故夫婿奧地利音樂教育家,也是莫札特權威的指揮家蕭滋(Robert Scholz)兩人,對於臺灣的古典音樂教育貢獻至偉,將歐洲西方的音樂教育觀念帶進臺灣,打破了臺灣過去只有日式音樂教育的系統,迅速與西方世界接軌。

吳漪曼1931年出生於江蘇,性情溫柔婉約,氣質出眾,父親是指揮家、作曲家吳伯超,也是前上海國立音樂院院長,終身奉獻音樂教育,在她出生滿月後即前往比利時留學,直到吳漪曼5歲時才返國,啟蒙她音樂學習。1947年,吳漪曼考入國立音樂院,主修鋼琴,父親1949年因乘太平輪前往臺灣為國立音樂院覓新址,途中遇船難隨船沉沒,年僅46歲,從此與家人天人永隔。

但吳漪曼仍隨父親習樂之路,就讀臺師大音樂系第一屆,後獲美國天主教玫瑰崗大學全額獎學金,出國深造,之後就讀慈母大學,並赴西班牙馬德里,師承古畢列,1956年又進入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音樂院。學成回到師大音樂系任教,開始為臺灣音樂教育貢獻心力,之後也陸續至文化大學、光仁小學音樂班教學。

1963年,吳漪曼認識了蕭滋,兩人交往6年後結婚,蕭滋不但定居臺灣,在師大音樂系及國立藝專音樂科任教,也擔任臺灣省立交響樂團客席指揮,將生命最精華的23年黃金歲月完全貢獻給臺灣。兩人感情深厚,鶼鰈情深,培育了臺灣知名音樂家包括NSO現任音樂總監呂紹嘉、鋼琴家葉綠娜、陳秋盛等,也讓臺灣古典樂壇百花齊放。

葉綠娜說,1971年她16歲,拿到教育部資賦優異兒童資格,留學奧地利薩爾茲堡音樂學院,取得鋼琴演奏藝術演奏家文憑,都是吳漪曼與蕭滋2名恩師幫她打點,「那時候出國非常不容易,更不要說可以回臺灣,當時到了薩爾茲堡還請家人來探望我們,真的很感動」。

1986年蕭滋過世,吳漪曼悲傷之餘,卻不曾怠惰,儘管父親、母親與丈夫都一一離開她,性情溫柔的吳漪曼仍深信自己一生有音樂相伴,不會孤單。由於膝下無子,吳漪曼將學生都當成孩子來照顧,讓愛延續。

吳漪曼處事低調、謙卑,從不談論自己的功績,無私付出,備受藝文界敬重,從師大退休之後,連兼課都推辭,就連兼課的薪水,吳漪曼也轉贈師大,她曾說因為她已領國家退休金,再領兼課費用有點過分,身後也把畢生積蓄2000萬捐款給她的母校師範大學,典範令人感動。吳漪曼生前曾引用蕭滋作品《這裡有我最多的愛》,表達對這塊土地的愛,「臺灣有我最多的愛。」

在蕭茲過世後,吳漪曼也在1987年成立「財團法人蕭滋教授音樂文化基金會」,透過義賣樂譜、錄音帶等,捐贈兩百萬元給基金會,作為音樂學術活動、推廣音樂之用。(資料來源:音樂系提供、轉載自中央社、聯合報 / 編輯:胡世澤 / 核稿:胡世澤)

上一筆
下一筆
上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