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sti
travesti
travesti
點閱人次:1557人
圖 新聞投稿
2019-10-28
從《黑鯨》省思動物圈養 張卉君籲鯨豚保育反展演
圖
圖
圖

身處四面環海的臺灣,蔚藍海洋和悠游魚群隨處可見。但我們心中最鮮明海洋身影,卻往往是海洋公園裡圈養或表演的魚類,或引人注目的鯨豚。為探討鯨豚圈養與動物展演等相關議題,關懷動物影展10月25日播映《黑鯨》,並邀請黑潮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張卉君進行映後座談。

《黑鯨》是一部2013年發行的紀錄片,從鯨豚訓練員角度出發,描繪美國海洋世界(Sea World)的公虎鯨提利康(Tilikum)先後攻擊3人的事件始末。

《黑鯨》揭發歡樂鯨豚表演背後的殘酷內幕。張卉君在座談的開端就強調:「反圈養不是一個環境議題,是人類面對生命的一種態度革命。」她也分享,黑潮文教基金會從鯨豚調查、保育起家,因為看過臺灣周遭海域優游自在的鯨豚,自然無法接受鯨豚被困在宛如浴缸般窄小的玻璃水缸之中。因此努力倡議動保法修法,並在2018年完成階段目標。

張卉君提到《黑鯨》的特點是從「人」的角度出發,談人與野生鯨豚親近的安全問題。在電影中能看到被鯨豚攻擊、犧牲生命的都是訓練員,但諷刺的是,他們都熱愛海洋、鯨豚,職業安全問題卻被管理高層忽視。張卉君提醒大家,如果支持動物表演產業,就是漠視訓練員的生命危險。

《黑鯨》紀錄片發行後,確實讓群眾更加關注鯨豚圈養議題,美國地區也針對海洋公園頒布了保育法令。但張卉君表示,歐美國家的保育觀念進步,不被認同的鯨豚商業利益卻沒有消失,反而轉移到了動保觀念較為落後的國家,例如中國和非洲。透過全球貿易,大量虎鯨在中國亮相、甚至在商場裡展示,顯示「圈養」不是區域性問題,是全世界必須共同解決的龐大困境。

張卉君也補充了多部鯨豚保育的電影,如《血色海灣》、《Long Gone Wild》,鼓勵大家多關注鯨豚議題,為反圈養、動物展演等問題盡一份心力。(撰文:校園記者臺文111祝嘉敏報導 / 編輯:江敍慈 / 核稿:江敍慈)

上一筆
下一筆
上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