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sti
travesti
travesti
點閱人次:1650人
圖 新聞投稿
2019-10-22
諾貝爾文學獎評審 國文系馬悅然講座教授辭世
圖
國文系講座教授、國際漢學大師、瑞典人文科學院院士馬悅然教授(中)2013年應聘擔任臺師大講座教授,前任校長張國恩(右)頒發聘書。左為馬悅然夫人陳文芬。
圖
國文系馬悅然講座教授將華人首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本校高行健講座教授的「靈山」翻譯成瑞典文。(圖片來源:網路)
圖
圖為馬悅然教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講座教授、國際知名漢學家、瑞典學院院士馬悅然教授(Göran Malmqvist)10月17日去世,享壽95歲。馬悅然夫人陳文芬證實,馬悅然在家中平靜離世。他不僅是瑞典學院院士,也是諾貝爾文學獎評審委員中,唯一深諳中國文化、精通漢語的漢學家。他畢生致力漢學研究,翻譯超過50部中文名著,包括《西遊記》、《水滸傳》、《詩經》等名著,把中國古典和當代文學作品介紹到歐洲。

1924年6月6日出生的馬悅然教授,原本在瑞典烏普薩拉大學攻讀拉丁文和希臘文,對漢語學習有著很高的天分,1946年轉至斯德哥爾摩大學追隨漢學家高本漢,學習古代漢語和先秦文學,獲獎學金前往中國進行方言調查,1951年獲得漢學博士。曾任教於烏普薩拉大學、倫敦大學,擔任瑞典外交部駐北京使館文化秘書,在澳洲國立大學任教、1985年入選瑞典學院院士,曾獲瑞典國王獎、當選為倫敦大學東方和非洲研究學院榮譽院士。

過去半個世紀,馬悅然也是中國文學走向世界的重要推動者。1948年首次翻譯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後,走上了翻譯中國文學之路,開始翻譯大量古典文學作品,如將名著《水滸傳》、《西遊記》譯為瑞典文,並向西方介紹了《詩經》、《論語》、《孟子》、《史記》、《禮記》、《尚書》、《莊子》等先秦諸子著作,對中國古代典籍的譯註和評介,幾乎遍及各時期和所有文類。

作為當代西方漢學界領袖人物之一,馬悅然不僅在文學作品翻譯和學術研究方面成就卓越,也與多位中國當代作家交情匪淺。無論是上世紀30年代的詩人艾青、馮至、卞之琳、臧克家等,還是當代作家沈從文、高行健、莫言等,馬悅然將他們不少作品譯成瑞典文介紹到歐洲,共計50多部。

他一生致力於提升中國文學在國際上的地位,在很長時間內,馬悅然是諾貝爾文學獎評委中唯一一位懂得並且精通中文的評委。他見證了2012年莫言成為中國首位摘得諾獎的作家。馬悅然佩服莫言對文字的掌控力,他讀完莫言的短篇《小說九段》後就將其譯成瑞典文,「讀莫言的文章會想到中國古代會講故事的作家,蒲松齡、吳承恩,從中能看到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影子」。

馬悅然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海外漢學家,與臺灣淵源也深,他擔任臺灣師範大學講座教授及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客座教授。夫人陳文芬是《中國時報》前記者,她說,馬悅然3年前骨折後,身體狀況不宜遠行,他此時開始翻譯「莊子」,陳文芬憶述馬悅然說,他唸着「莊子」就感覺不到疼痛,於是開始翻譯,直至去年4月6日完成。

陳文芬還說,去年和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上周一同公佈結果,馬悅然在電視上收看,對兩位得主都非常滿意。她透露丈夫臨終一刻的情況:「他(馬悅然)說有點不舒服,坐在平常的座椅上幾秒鐘就離開了。像老和尚圓寂了一樣。他是活着死的,沒有痛苦,很平靜,飛到了天堂。」她會慢慢整理馬悅然留下的文化遺產。(資料來源:國文系、世界日報、蘋果日報、自由時報 / 編輯:胡世澤 / 核稿:胡世澤)

上一筆
下一筆
上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