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高階經理人企業管理碩士在職專班(EMBA)於8月25日舉行藝文大講座課程,邀請「竹工凡木設計研究室台北總部主持人」邵唯晏博士,分享設計工藝的無限可能性!
邵唯晏擁有多重頭銜,不僅在創辦的「竹工凡木」擔任設計總監,也成為CSID室內設計協會的副理事長,還獲得交通大學建築學博士學位,如今在中原大學畢業班擔任導師。截然不同的四種身分,對他來說既是挑戰,也是一種提醒,他認為,必須在多元角色切換的過程中,竭力保持靈活的思維,以避免呈現出的作品脫離生活或過度學術、商業化。
邵總監不僅能夠在設計界創造理論,在講述過程中呈現出的思維模式也是嚴謹而有系統的。他認為「設計師」行業沒有所謂標準答案,若只是「做好的設計」,並無法成為好的設計師,在資訊便利的時代,呈現出眾人皆能相互觀摩、參考的成果,只是在業界生存的基本門檻;唯有透過「2I」-INSIGHT/洞見、觀察的能力;INTEGRATE溝通、交流、整合的實際應用,才有辦法具備軟實力。「設計師」要能夠找到、形塑自己的「差異化」,並進一步將其累積、放大,才能在長期經營下,打造出自己的品牌風格與價值。
邵唯晏也向EMBA學長姐分享其在業界的感想與經營理念,他認為現今是跨領域合作的時代,因此不會再出現過去所謂各領域「大師」一枝獨秀的情況,而是會形成團隊合作的普遍型態。對此也自詡為代表公司的「眼睛」,即由其本身透過前往各地交流的機會與見聞,提出各種初步的想法與靈感,之後將其交由公司團隊經由SOP進行深化分析,之後再進行回饋、延展,因此他的團隊效率很高,並能兼顧作品的質與量。至於前述赴大陸發展的心得,其則認為「遍地開花」的設點方式成本雖然不低,但一般是可控的,因此不妨視之為小巧玲瓏又有戰鬥力。他並指出重要的一點:在設計業的經營理念方面,上面要對應到「原創思維」,下面要能夠「落地生根」才能廣接地氣,進而避免創意的遭埋沒與資源的無謂浪費。
邵唯晏還向大家介紹其佩服的三個案例:動漫界的漫威、食品界的可口可樂、建築界的柯比意。指出以上三者都因為受到了二戰的刺激,進而產生突破性的創新發展,並順利走出自己品牌的差異化。以「漫威」來說,其順利結合了二戰時期國際間盛行的民族主義,由於能夠和時事對話,因此塑造出「美國隊長」,成為當下電影的票房保證及後續系列角色的模板。以「可口可樂」來說,其原本是美國的國民飲料,但沒有走出國際;然而二戰時的可口可樂因上級要讓每個美國大兵都能喝到而改變經營策略改變,遂和彈藥同時運送。並為了要運送到當地製成飲料,遂在世界各地廣設工廠,成為日後企業規模遍佈世界各地的關鍵。可口可樂乃藉由二戰的機會,為其品牌建立了全新的銷售渠道。以「柯比意」來說,他則是在二戰時期因應各地建築普遍損壞的需求,嘗試讓所有的建築模組化,並成為後世效法的建築方式。上述三者的案例可謂「殊途同歸」,由此再再顯示了「創新」與「把握時機」的重要性。
邵唯晏還介紹了過去140年來的設計風潮及注重面向:從最初功能主義→觀賞、趣味性→實用導向(尺寸的變化)→體驗導向(對人情感的回應)→電腦運算影響建築、室內裝潢(奇異)→大量資訊、數據取向→(今日)能量產生關係(節約能源)→未來可能會朝向「自由」發展。眾人既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流行時尚的變遷,也能從中發現不畏改變、勇於挑戰的嘗試往往會成為成功的關鍵。(資料提供:高階經理人企業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 編輯:胡世澤 / 核稿:胡世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