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sti
travesti
travesti
點閱人次:2865人
圖 新聞投稿
2019-08-20
美術系廖修平教授個展 一窺當代大師創作歷程
圖
美術系廖修平講座教授
圖
廖修平《東方節》蝕刻金屬板,60*54 cm,1970,台北市立美術館典藏
圖
美術系鄭善禧名譽教授(右)欣賞特展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講座教授、有「臺灣現代版畫之父」稱號的藝術家廖修平教授,從15歲開始,展開藝術創作到現在將近70年,跨足油畫、版畫和複合媒材,還曾任教於日本、美國、臺灣各地藝術學院,更曾在美國、法國、中國等地舉辦個展,作品廣受40餘座國際美術館所典藏,獲獎無數,是臺灣戰後藝術史中,最具國際經歷與成就的重量級大師,8月16日起在內湖科技園區的尊彩藝術中心,舉辦「樸素高貴:廖修平的藝術歷程」個展,展出從1960年代的早期作品至2019年新作發表的近50件作品,呈現一位當代大師完整的創作歷程及脈絡。

廖修平於1936年出生於臺灣臺北,自15歲開啟藝術創作至今將近70年,跨足油畫、版畫與複合媒材。是臺灣戰後藝術史上,備受尊崇的「臺灣現代版畫之父」,他曾任教於日本、美國、臺灣各地藝術學院,推廣版畫的創作與教育40餘年,在促進國際版畫藝術交流上,具有卓越貢獻。

他擁有完整而具備國際視野的教育歷程。1955年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後,繼而留學日本國立東京教育大學(筑波大學前身),師承松木重雄與高橋正人。1962年入選了日本最具權威的「日展」,1964年於東京造型畫廊舉辦首次個展。1965年,遠赴法國-國立巴黎美術學院油畫教室與版畫十七(Atelier 17)工作室進修,此期間他向史丹利•威廉•海特Stanley William Hayter學習一版多色凹凸法的金屬版畫技術,此時期,正值全球抽象表現主義風潮,他從此開啟以抽象風格作為創作元素,並反思做為一位來自東方的藝術家,如何尋找自己的文化根源,兒時故鄉龍山寺廟宇民俗符號成為他創作的啟發。

1968年,他應美國邁阿密現代美術館之邀舉辦個展,舉家定居紐約設立版畫工作室專注創作。他進入美國紐約普瑞特藝術學院,研究版畫藝術的「拼版法」。1969年,轉往羅伯特•布雷克朋的「創意版畫工作室」持續製作版畫。廖修平教授長年旅居美國,雖接受西方文化的洗禮,但對其發展根源東方文化與思想教育從未忘懷,這樣的情感移轉到作品中,透過東方哲學中的虛實、陰陽在四季變化中的體驗展現,藉由萬物的遞轉說明人生的真諦,充分表達個人身處異鄉時對於東方文化的懷念。

他以聞名國際的藝術成就,受邀遠赴世界各地展覽,曾在美國邁阿密現代美術館、巴黎藝術之家、比利時烈日市立現代美術館、北京中國美術館 、上海美術館、東京澀谷區立松濤美術館 等地舉辦個展。作品廣受到四十多座國際知名美術館典藏。例如英國 倫敦大英帝國博物館、法國 巴黎市立現代美術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國立東京近代美術館、維也納阿爾博蒂那博物館。

廖修平在創作上廣泛運用各種媒材表現,個人風格鮮明,具有臺灣獨特文化內涵、兼具國際藝術語彙,歷年在國際上獲獎無數,曾獲法國春季沙龍銀牌獎、紐約第28屆奧多本藝術家展首獎、美國新澤西州藝術委員會版畫藝術創作獎紐約羅徹斯特宗教藝術節版畫首獎、挪威國際版畫三年展銀牌獎。在臺灣擁有崇高的藝術成就,曾獲頒吳三連文藝獎、國家文藝獎、行政院文化獎、李仲生文教基金會「現代繪畫成就獎」。

廖修平心性簡樸,思緒專注,將平凡樸素的符號轉化為深刻高貴的美感。過去半個世紀,他曾經在眾多國際美術館舉辦個展,至於這次尊彩藝術中心「樸素高貴:廖修平的藝術歷程」展覽,則是他首次在民間畫廊舉辦個展,深具歷史意義。此一展覽,精選他從1960年代的早期作品直到2019年的最新作品,清晰呈現一位當代大師的藝術歷程。

廖修平版畫展現民俗色彩

「外國人好奇我作品裡的符號是什麼漢字?其實就是剪刀、雨傘、衣服,廟會、普度都看得到的。」廖修平教授也是少數具國際聲量的臺灣藝術家,對他而言,當初離鄉背景在國外多方學習、實踐版畫創作,在抽象藝術當道的年代,他在創作時腦中第一個浮現的,是臺灣的寺廟。

成長在鄰近龍山寺的香煙裊裊中,廖修平的版畫既有東方的哲學觀又結合西方的媒材與技藝,他也指出:「在國外展出,有人問我為什麼作品都是對稱的,我反問,為什麼你都不對稱?」

廖修平認為由此可看出不同文化背景的創作基因不同,「東方講究雙數,成雙是比較好的,外國都講單數。」又如他作品中大量的紅、黑、金色,在他看來就是取材民間最常見的顏色,「像春聯、紅包,隨處可見,也因此我的作品很少用中間色。」

廖修平創作迄今近70年,教學和推動臺灣現代版畫也逾40年,他指出,國際舞臺上的版畫藝術家不曾有臺灣人或華人,「要把國外的版畫學習經驗帶回臺灣提倡,也要告訴臺灣人盡量往外參展。」他回臺後組織「十青版畫學會」,並於文建會時期舉辦「臺北國際版畫雙年展」,讓臺灣的現代版畫逐漸在國際藝壇上嶄露頭角。

於尊彩藝術中心展出的《樸素高貴:廖修平的藝術歷程》,策展人廖仁義指出,廖修平實是以全方位進入臺灣藝術史的藝術家,在版面之外,他的油彩壓克力創作從未間斷,水彩、木版浮雕、雕塑、裝置藝術均是他的媒材。此次展出的木版畫《結》,是921地震後廖修平對臺灣的鼓舞與期許。他也指出,以繩為視覺主題,是有感於當時社會的迷亂,希望藉繩來綁緊、凝聚臺灣。(資料來源:美術學系提供 / 編輯:胡世澤 / 核稿:胡世澤)

圖
圖
廖修平《四季之門》壓克力、金箔、畫布,162*520 cm(四聯屏),2008
圖
廖修平《迎福門(二)》壓克力、金箔、畫布,162*552 cm (五聯屏),2010

展覽名稱:「樸素高貴:廖修平的藝術歷程」
展覽日期:2019.08.17~2019.09.29
展覽時間:11:00~18:00,週一休館
展覽地點:尊采藝術中心 (臺北市內湖區瑞光路366號)
座談會:8/24(六) 15:00
工作坊:9/7(六)15:00
上一筆
下一筆
上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