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園記者國文111張慈恩/歷史111張婕汝採訪報導】「我做了『掌生穀粒』事實上是要為臺灣依舊美好的人事物『掌聲鼓勵』。」5月22日上午,通識講座邀請「掌生穀粒」創辦人程昀儀,分享自己創業的歷程,以及產品理念。程昀儀從產品出發,表現對臺灣土地的熱愛,並利用當代科技、結合自身經驗,創造出不一樣的農產品銷售模式。
談起創業過程的起心動念,程昀儀表示臺灣有多元族群與物種、地形起伏有各式樣貌,因此她說:「我覺得身為臺灣人好驕傲,我們跟這個世界上面這麼多稀有的、特殊的物種生活在一起,我們共榮共好,表示臺灣是一個生活者的大國。」因此她透過飲食,來表達臺灣尊重生命、愛護環境、尊重不同族群的生活風格。
程昀儀提到,她希望「掌生穀粒」是一個「出版」農業作者作品的出版社。因此在包裝上採用信件等模式,帶給遊子、旅客一封如家書般的溫暖食材,她真摯地說:「這就是土地這一期來,有風、有雨、有太陽,最後成長收穫的結果。那家鄉風雨都安好,遠地的你呢?」希望透過創意設計,將土地上的氣候變遷、人情風俗傳遞至遠方。
但掌生穀粒的米,卻非真空包裝,不能長久保存,程昀儀透露,這樣的不便利成為一項賣點,消費者得以購入「很棒的食材」。程昀儀接著解釋:「『棒』是什麼意思?就是新鮮、這個季節錯過就不再有的。」
程昀儀說起自己的求學、求職經驗,從公司中的新進職員,到後來自己創業,她請教了許多前輩,同時不斷精進自我。過去在出版社、雜誌編輯、房地產行銷文案的工作經驗,化成現今程昀儀創業的養分,她以編輯雜誌的心情去架構網站,程昀儀說明:「現在的網頁瀏覽不是只有圖像,我們有更多的文字敘述,想要閱讀的人可以在這裡面得到非常豐富的資訊。」藉由產品本身的故事,便能讓一份食材充滿更多土地的價值,帶給遊客、一般消費者,不一樣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