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事務中心胡世澤、校園記者許紹萱報導】人工智慧(AI)巨浪來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電機系團隊與晶片業者視芯(AVSdsp)公司產學合作,1月18日共同發表AI晶片與終端產品AI驗證開發板。該晶片只有0.7公分,有體積小、耗電低、功能單純且成本低的特性,可扮演智慧助理進行 AI辨識推論,將現有影音產品升級成AI產品;而終端產品AI驗證開發板則可協助業者導入AI到電器產品中,降低企業升級AI的成本。
臺師大電機系AI與機器人團隊,由王偉彥教授、許陳鑑教授和葉家宏教授領軍,在開發過程中提供前瞻的AI設計概念與應用框架,以及相關專業知識。視芯(AVSdsp)公司則由CEO沈聯傑、總經理曾清通領導,提供在業界長期從事影音處理晶片的專業技能。兩方共創雙贏的產學合作模式,打造出AI世代的突破性技術。
終端AI晶片通常必須搭配主CPU或GPU和周邊輸出入端,才能測試其推論效果。長寬皆僅0.7公分的「終端AI晶片(AVS-AI860)」暨「終端產品AI驗證開發板」,則是由AI晶片Mipy扮演智慧助理的角色進行AI辨識推論,將識別結果傳回搭配的主控晶片,在藉由「終端產品AI驗證開發板」進行後續處理與驗證功能,全程不用寫程式、透過菜單頁面即能操作,相對容易上手。
視芯公司CEO沈聯傑表示,此次研發的深度學習神經網路晶片強調「小、快、好、省」,體積全球最小、速度快、好用、一片晶片只需1元多美金。他也說,使用者不需要具備會寫程式的科技背景,透過AI課程訓練就能與AI技能連結,就像是傻瓜相機般親民。
AI晶片Mipy是以協同IC的型態放在主控晶片旁邊,能夠平行處理、獨立辨識,因此,此「終端產品AI驗證開發板」幫助任何已建立初級影音處理功能的產品,輕鬆升級至AI功能。實測結果,目前在1百張人臉當中,僅需千分之3秒即能辨識,其影音辨識功能未來將適用在人臉辨識、車牌辨識、交通號誌燈自動變換等領域,拓展到家居、照護、保健、工商業、農業、零售業等市場。
臺師大電機系王偉彥教授表示,AI晶片與傳統3C晶片最主要的差異,在於需要經過訓練、學習才能使用,他解釋,終端產品搭配終端AI晶片(AVS-AI860)」暨「終端產品AI驗證開發板」,約半天到一天的開發過程,即能完成驗證,未來目標是應用在中小企業的終端產品上。
1月21日、22日臺師大電機系與視芯(AVSdsp)公司,即將推出兩天的「傻瓜AI訓練營」,將把不懂AI及程式的學員們,塑造成AI領域的可用人才。另外,首批產出的1萬套AI晶片Mipy與數千套終端產品AI驗證開發板,將免費贈與學術研究單位,並展望每年不斷推陳出新的研發產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