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學院推出院共同課程 高行健的文學與藝術
闡述並發揚高行健老師的創作理念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於107學年度第2學期隆重推出院共同課程「高行健的文學與藝術」,該課程由文學院、音樂學院、藝術學院教師共同授課,透過跨域組合的陣容,期能深入呈現高行健老師的創作理念。高老師對於本課程給予極高肯定,允為「不得了的創舉」,也感謝校長和本課程授課老師們為發揚其創作精神與理念所做的努力,期待能看到「新文藝復興運動」在臺師大得以拓展與深耕。
高行健先生為國際知名藝術家、劇作家、文學家,2000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殊榮;本校於2010年禮聘為表演藝術所講座教授,並於2017年頒予名譽博士學位,以表彰其崇高成就與對人類社會之卓越貢獻;目前為臺師大講座教授。
高老師之藝術創作層面甚廣,包含小說、劇本、電影、繪畫等範疇,每一個面向都深深地觸及當代人類社會各種方方面面的議題,都可以進行非常寬廣而深入的延伸探討。吳校長為讓本校師生能真正深入瞭解高老師的藝術創作理念,並與高老師有更多互動機會,特別推動一系列相關活動,「高行健的文學與藝術」即為其中一項具體成果。
負責推動本課程的文學院陳秋蘭院長表示,本課程授課教師陣容堅強,展現本校跨域整合的能量,同時也呈現高老師藝術創作的多元成就,相信學生可以體會大師的精神與風範,並從中獲得最大的啟發。
本計畫案的共同主持人林淑真教授認為,高老師的知識層面不僅廣泛又極有深度,確實不易在一個課程中完全獲得彰顯,但透過本課程所展現的深度、廣度與厚度,應可以就高老師的藝術創作理論做出相當好的引導作用,相信對學生而言,會是一個最好的學習經驗。
本課程總計由七位授課老師分工負責:音樂學院表演所梁志民與吳義芳二位教授從表演藝術的理論與實務探討高老師的表演藝術理論;藝術學院藝術史研究所白適銘教授從繪畫藝術角度分析高老師的繪畫藝術成就與理論;文學院國文系石曉楓、李志宏教授與臺文系汪俊彥教授分別從文學與藝術闡述高老師的文學創作理論。歷史學系陳登武教授負責「導言」,除對本課程進行綜合說明之外,將綜述本課程之意義與價值。
無論從本課程所結合的跨院資源與實際課程的安排規劃,都可以看出「高行健的文學與藝術」確實是非常令人期待的優質課程。特別是高行健老師為本校講座教授,透過本課程規劃,也可以感受本校「向大師致敬」的用心與本課程成立的意義;學生也因而得以親近大師創作的知識內涵,的確非常令人嚮往。
資料來源:文學院提供、許紹萱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