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sti
travesti
travesti
點閱人次:1935人
圖 新聞投稿
2018-10-30
是政見還是政策?檢視2018縣市首長候選人教育政見
圖
圖
圖

2018年的百里侯之戰已進入白熱期,縣市首長候選人究竟端出什麼教育牛肉?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臺灣地方教育發展學會、學校行政研究學會於10月27日下午共同辦理2018年縣市首長候選人教育政見論壇,蒐集2018年縣市首長教育政見,並邀請曾任教育局處長者、校長團體代表、教師組織代表、學者專家共同討論縣市首長候選人所提出的教育政見。

自從地方制度法於1999年公布實施後,縣市政府已成為學前教育、國民教育、社會教育的辦理與管理單位,部份六都甚至還負起高中職教育的責任,可以說國家教育的成敗,多半落在縣市首長肩上。很遺憾的是,根據辦理單位所蒐集到的資訊,至少有一半的候選人連清楚的教育政見都沒有,縣市首長候選人到底在不在乎教育這項市政重要工作?

這次論壇的亮點之一是臺東縣三位現任及曾任教育局長主動參與論壇,前臺東教育處處長汪履維指出,地方首長要能為地方教育規劃願景,究竟要怎樣培養縣市的青年學子,是用將他們往外縣市送的方式來培養?還是用讓他們在地生根的方式來培養?

論壇的主持人謝文全教授也指出,縣市首長的教育政見,看見個別主張,但看不見縣市教育整體發展願景。另外,謝文全教授也質疑,用人帶人是關鍵,縣市首長候選人都沒說要怎麼找縣市的教育CEO,也沒說要用甚麼方法提振基層教育人員的教育士氣。

臺東教育局張志明局長指出,政見不等於政策,絕大部分縣市首長候選人都無法提出核心的教育政見,因為核心教育政見沒有賣點,候選人只能討最多選票的團體歡心,所以公民人數大於家長,家長大於老師,老師大於校長,學生沒有投票權,那些對縣市首長候選人來說是重要的政見,應該很清楚。

校長協會代表薛春光感嘆縣市財力影響教育施政不小,憂心縣市教育落差越來越大,他和淡江大學教育學院院長潘慧玲教授都質疑,候選人中有14位尋求連任,請問他們對於過去四年的教育施政繳出了甚麼成績單?把四年前的政見拿出來看一下,完成了多少?汪履維教授感嘆,或許縣市首長候選人還是不要提教育政見較好,沒有找到專業的人來辦教育,反而是更大的災難。

前臺東教育處長,屏東大學教授劉鎮寧表示,縣市首長的教育政見,看不出縣市教育發展的整體理想圖像,多淪為零散政見的表述,也無法根據縣市教育的核心問題提出對應政策,常常換了人就換政策,也使縣市教育發展無法有延續性。這樣的政見,帶動不了有格局的縣市教育發展,另一個問題是候選人多不太關心教育課責,為了搏取教師選票,提出免研習、免評鑑、免訪視的政見,教育政見不是回應學生學習的需求,期待教育政見的成效能夠被檢視。不要讓每一次選舉就是一次呼口號。

全教總林金財執行長也指出口號不等於實質,舉例來說,產學落差是熱門名詞,但一講到產學落差,不懂教育的就把技職教育辦成職業訓練,造成更大教育問題,也害了學生。

清華大學李安明教授及曾任桃園縣教育局局長的張明文參事表示,不少縣市首長候選人提出政見牛肉,但都是要花不少錢,錢從哪裡來?除非縣市生財有道,不然可能需要對各項花錢的政策作出取捨。

張明文參事也提到,檢核連任者,不必再看其如何拚選舉,而要先看其過去四年的教育政績。此外,人事制度必須公開透明,避免內耗關說,讓教育人員可以把主要的心力放在照顧學生上。

校長協會代表薛春光感嘆縣市財力影響教育施政不小,憂心縣市教育落差越來越大,他將縣市依財政能力分三組,各組的教育政見非常不同,例如第三組(都市化程度較低)的縣市,多以滿求基本需求為主,潘慧玲教授對這樣的發現指出,學校或學生的基本需求應該優先滿足,如果選舉時還在提這些政見,表示資源投入不足或錯置。

整體來說,仍有一半以上的候選人沒有清楚的教育政見,提出教育政見的縣市首長候選人,其主張多與目前熱門的議題,如幼兒教育、實驗教育、設備更新、行政減量等有關,有一定的共識度。不過,攸關國家教育競爭力的縣市首長候選人教育政見,也有下列問題:第一個是多看不出整體發展規劃的格局,零碎的牛肉屑多,卻拚湊不出縣市教育發展願景。第二個問題是臺灣各縣市教育經費落差大,但教育政見要花錢的地方也不少,優先順序如何排列?是否評估過其對縣市教育發展的成效?還只是每一項都沾個醬油,意思意思即可?第三是縣市首長候選人常只問付出,不問收穫,縣市首長候選人熱衷於提出教育福利,但是少有人在政見中提出明確的教育目標或檢核機制,向選民教育課責。第四是縣市首長高度夠,但對整合局處以協助教育發展的政見卻少見。如何與中央分工合作辦好地方教育的規劃也闕無,但這是影響縣市教育向上提升的重要關鍵之一。

圖 圖

資料來源:教育系暨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

上一筆
下一筆
上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