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生參加教育部從去年起推動的「新南向學海築夢」計畫,到新南向國家及機構實習後回國。他們9月14日在教育部分享經驗表示,真的不能對東南亞國家帶有成見,只要走一趟,就會發現跟自己原先想像的完全不一樣。
教育部「新南向學海築夢」計畫今年核定94校、326案,共補助1,676名學生前往14個新南向國家實習,比去年多410人,總補助金額新台幣9,300多萬,也比去年高出2,600萬。今年的學生們分別前往汶萊、尼泊爾、斯里蘭卡、柬埔寨、紐西蘭、澳洲等14個國家,其中,到泰國、新加坡及越南實習的學生最多,都各有300多人。
◎東南亞國家與想像大不同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碩士生林東余之前獲得補助,到印尼大學社會科學與政治科學學院,他用「可怕」來形容下飛機之後所看到的景象。林東余說:『東西都好大,路也好寬,什麼東西都一倍以上,我有覺得像在小人國的感覺,整個城市發展確實是非常先進,非常難以想像。』
林東余說,印尼的金融體系比台灣健全很多,像台灣正在發展的第三方支付,印尼在幾年前就已做到了。他也提到,自己一直在做印尼研究,但台灣對印尼當地的學術交流非常匱乏,在台灣找不到一本像樣的研究書,我國如果真要和印尼有連結,還是需要進行更深的交流。
◎馬國實習 驚見難民處境
就讀臺灣師範大學社工所的許薰云藉由「新南向學海築夢」計畫,到馬來西亞的聯合國難民署實習2個月。許薰云表示,與想像不同的是,由於馬來西亞不是「難民地位公約」和「難民地位議定書」的簽署國,導致在服務難民時受到很大的限制,而且難民在馬來西亞的相關權利和福祉都不受到政府保護,使得這項人道救援工作很具挑戰性。許薰云:『所在的單位是比較跟性或性別有關的單位,所以我們提供的會主要是在輔導諮商的部分,會是比較多,去了解、關懷他們狀況,了解他們需要透過我們去進行協助。譬如說,他有一些可能面臨很嚴重的家暴問題,他需要去緊急庇護的話,那我們就是會連結一些庇護所的資源,讓他可以去免於再重複遭受到這些暴力的事件。』
許薰云說,每當想起難民們的堅強和韌性,就提醒她要珍惜所擁有的一切,未來如果有機會,她也會想再回到聯合國難民署擔任社工。許薰云:『臺灣比較沒有難民的存在,但是會覺得透過實習,然後去讓我真實的去接觸到這些人,會了解他們是真實存在,就有蠻多感動。』
◎摒除成見 才真能擴展視野
統計今年參與「新南向學海築夢」計畫的1千多名學生所前往實習的領域,以商業管理最多,有325人,其次是語文及教育321人、生醫科技282人,也有學生到電子機械製造、社會福利服務、運輸物流等產業的國際機構或台商企業實習。林東余說:『如果未來有同學們想要去東南亞國家,或是其它我們一直都覺得是第三世界的國家,其實先不用有一些成見在,或許他們的觀點比我們好或進步,這個東西其實是可以值得研究的。』
今年獲教育部核定的計畫案,最晚在明年10月31日前辦妥出國手續即可,教育部預計明年再擴大補助人數,讓更多青年學子有機會拓展國際視野,看見「不一樣」的東南亞國家。
資料來源:中央廣播電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