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書美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而後取得聖地亞哥加州大學碩士與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博士學位。她現任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比較文學系教授,同時擔任該校亞洲語言文化系與亞美研究系合聘教授;亦為香港大學中文學院兼任講座教授;也是臺師大臺灣語文學系榮譽講座教授。其以華語語系研究廣為人知,在該領域具有極大影響力。
韓國出生 父母是中華民國國籍
史書美出生於韓國,她的父母是中華民國國籍,當年因國共內戰,隨家人從中國山東省逃難至韓國,因此,史書美從小即就讀韓國當地的華校,該校制度和使用的教科書都是臺灣的翻版,包含公民與道德、國語、國父思想等。「我們家裡的小孩子比較多,當時師大除了提供公費,也補助生活費,如果讀師大,可以減輕家中負擔。」回到臺灣後,史書美抱持著對文學的熱愛和興趣,以及家人的鼓勵,選擇就讀當年第一志願——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
論及在師大英語系的收穫,史書美特別感念兩位恩師。其中一位是陳祖文教授,他在1940年代在中國已是小有名氣的作家,曾和梁實秋一起翻譯《莎士比亞》,開設「英詩」與「莎士比亞」課程,皆讓史書美深度進入文學氛圍,這是她的「啟蒙」。那時,她甚至和另外兩位同樣對讀書充滿熱忱的同學一起到老師家上課。大學畢業後,陳祖文教授及其夫人認史書美為乾女兒,多年過去,當陳祖文教授到美國時,也不忘探訪史書美,師生之情不言而喻。另一位是余玉照教授,開設「研究方法」和「美國文學」課程,除了讓史書美學習到如何至圖書館蒐集英文資料,在大一時期就寫了第一篇美國文學相關論文,也讓她學習到小說文本分析的基本方法。師大所學,為她日後的漫長學術生涯打下良好基礎。
熱愛英美文學 赴美求學
抱持著對英美文學和比較文學的熱忱,史書美大學畢業後,遠赴美國求學。儘管史書美在英語系上成績優良,她至美國聖地牙哥加州大學文學系攻讀碩士時,仍不免遭遇挫折。「在師大和在美國讀書還是不太一樣的。」除了她以外,所有人都是美國當地學生,雖然自己受英語系之專業訓練出身,但終究難敵從小到大以英文為母語的當地學生。當時,每門課每個星期都必須閱讀一本厚重的小說或深奧的理論文本,對於英文非母語而閱讀速讀緩慢的她而言,壓力有些沉重。「我雖然讀書讀得比別人慢,但是後來我發現,我可能讀書讀得比別人深一些。」史書美認為,讀書慢不見得是壞事,別人可能是囫圇吞棗才讀得快,但她總是一步一步來,竭力研讀書中內容與知識,日積月累,讓她獲得相當的思考廣度和深度,她覺得這是她學術生涯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功夫。她說,「讀書的關鍵不只是知識的獲得,更重要的是批判思考能力的鍛鍊。」
史書美以華語語系研究享負盛名,為該理論的創建者,除了各英文著作,在臺灣出版的相關專書有《視覺與認同:跨太平洋華語語系表述.呈現》以及《反離散:華語語系研究論》。史書美說:「西方研究漢學往往以中國為中心,相對來說,臺灣、香港、東南亞等地都不被重視,因此我覺得我們需要一個新的學科,給予那些被邊緣化的領域一個得以發聲的空間。」然而,在學術領域自立門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其華語語系研究相關著作,引來批評,除了學者外,也包括中國官方。十五年前,史書美剛開始要建立華語語系的研究範疇並將之理論化時,已經做好遭受質疑的心理準備,也清楚明白這是一條不歸路:「當時我已經下定決心要做這件事,所以我就不怕其他人批評。」如果關注弱勢被別人批評,那一定是觸到了某種權力的核心。漸漸地,從一開始獨自努力,後來有愈來愈多人參與論述,在響應、辯論與批評中,讓華語語系研究成為一個大家公認的研究範疇與方法。
重視公益 反對特權
「我對社會上各種不公平的事物,都會抱持著批判的角度。」史書美說,這種想法可能和她的個人生命經驗有關。她表示,因為自己不在臺灣出生,所以常常被簡單地歸類為韓國華僑;但在韓國的她,也不是韓國人,而是外國人;當她到美國求學時,自己同時兼有「亞洲人」和「女性」兩者身份,更讓她處於其中的邊緣地帶。「我在我的人生經驗中,一直都佔據著『邊緣』的角色,所以我也許特別注重世界上的不公不義。」事業有成的她,已經不是弱勢了,因此更需要警惕和反省自己的特權。史書美在教學上,強調社會意識的重要性,盼學生們能將心比心,並同理弱勢。她也因而很注重殖民主義或權力分配的相關問題,包括性別、種族、階級或性取向等等,顯見其生命經驗與學術發展關聯之重要性。
目前,史書美正在撰寫兩本英文專書,其中一本書將繼續探討華語語系相關研究問題,另一本書則是比較文學方法論,未來即將出版。她表示自己近年來特別關注臺灣研究,尤其是原住民知識論相關課題,並計劃於2017年05月11日、12日舉行〈原住民知識,臺灣:關係與比較的角度〉學術會議,屆時將會有四位臺師大教授至UCLA亞太中心參加會議,盼經由和臺師大合作的方式,讓史書美所關注的臺灣研究課題得以進行更深層的討論。
史書美回母校貢獻
「一路走來,我和臺師大有許多連結。」史書美現任臺師大臺灣語文學系榮譽講座教授,2017年10月,臺文系舉辦「第十屆台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性別.後解嚴?—台灣文學.語言.文化與性別政治」,邀請史書美作主題演講,當時的講題為〈世界中的臺灣女性主義:從比較關係學的方法論出發〉,以自身成就回饋母校,是她認為自己應該做的事。因此,她現在正在加大主持師大與加大臺灣研究的合作計劃。史書美讀完碩士後曾於東海大學任教一年,當時的學生蘇榕現在已是師大英語系師資陣容之一,透過教學相長與傳承,形成良性循環,讓她備感溫馨。「我在臺師大讀書時,為自己打下非常好的基礎。」史書美鼓勵學弟妹們,不要妄自菲薄,應該把握各種機會,好好追尋自己的夢想。
在漫長的學術生涯中,史書美將學問結合自身生命經驗,竭力鑽研。她說,學習到的一切事物都與日常生活或世界息息相關,當人獲取知識後,應該善盡義務,對自己所處的世界貢獻一己之力,並在善待他人且不傷害別人的前提下,盡自己所能,讓世界變得更公平、更美好。【採訪撰稿 /雷佳儒】
第十八屆傑出校友—英語學系71級
師大臺灣與文學系講座教授 史書美 / 大事記
1961年 出生於韓國
1982年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學士
1985年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文學系碩士
1991-1992年 福爾布萊特基金會學人
1992年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比較文學系博士
1992-1993年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後研究獎學金
1993年迄今 獲聘為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比較文學系、亞洲語言文化系、亞美研究系合拼助理教授 (1993-1999)、副教授(1999-2006)、教授(2000至今)
2000-2004年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比較與跨學科亞洲研究中心主任
2001年 出版專書《現代的誘惑:書寫半殖民地中國的現代主義》(The Lure of the Modern: Writing Modernism in Semicolonial China)
2004-2005年 美國哲學學社(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學人
2005-2013年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美崙博士後研究中心主任,獲得美崙基金會(Mellon Foundation)美金三百萬元的資助
2005年 出版合編書《弱勢的跨國主義》(Minor Transnationalism)
2007年 出版專書《視覺與認同:跨太平洋華語語系表述呈現》 (Visuality and Identity: Sinophone Articulations across the Pacific)
2010年 西班牙巴塞隆納自治大學訪問教授
2011-2012年 國立臺灣大學白先勇講座訪問教授
2011年 出版合編書《理論的混語創建》(The Creolization of Theory)
2013年迄今 獲聘為香港大學中文學院陳漢賢伉儷講座教授 (專任,2013-2016;兼任,2016至今)
2013年 出版合編書《華語語系研究批判讀本》(Sinophone Studies: A Critical Reader)
2014年 加拿大卡爾登大學傑出訪問教授
2014年 獲選為香港人文學院院士
2015年 出版合編書《比較臺灣》(Comparatizing Taiwan)
2015年 出版合編書《知識臺灣:臺灣理論的可能性》
2017年 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訪問教授
2017年 出版專書《反離散:華語語系研究論》
2018年迄今 獲聘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文系講座教授
心儀的香港明星梅豔芳 | 在師大的會議上作主題演講 |
加大與師大簽約照 | 在哈佛大學的會議上作主題演講 |
自畫像 | 和學術夥伴Lionnet在柏林 |
與父母 | 與各位美崙基金會博士後學員 |
與「知識臺灣學群」的夥伴們開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