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臺灣師範大學減塑促進中心策畫的淨灘系列活動,首場於2018年6月2日(六)上午舉行。這場盛大的三校聯合淨灘位於新北市金山區金山沙珠灣海灘,參與學校包含臺灣大學、師範大學以及臺北健康護理大學,當日參與人數近160人。聯合淨灘的計畫源自於共同參與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USR)」並致力於減少塑膠使用與環境保護的各校老師。最初由臺灣大學的減塑服務學習課程發起例行淨灘活動,隨後受到他校關注,進而吸引不同大專院校一同參與淨灘行列。三校聯合淨灘的舉行,在環境保護之餘,也提供各校師生相互交流的機會,並且促進校際減塑實踐資訊的串聯互通更為流暢,為培養大學社會責任的道路上,打下基石。
三校師生抵達沙珠灣海岸後,各校學生打散分為36個小組,由4位老師帶領至各區域淨灘。就臺灣的海岸而言,若是觀光區海岸,會定期安排清潔人員清理;若是海流較弱的地區,垃圾則相對較少。至於其餘海岸的景象,或者是沙灘摻雜大量垃圾碎屑,或者是寶特瓶、塑膠袋、保麗龍以及大型垃圾如漁網、浮筒、碰墊等漁業廢棄物散落於海灘各處。各個小組除了手套、夾子與垃圾袋等必備的淨灘裝備,還有一張ICC臺灣國際淨灘行動紀錄表(由TOCA台灣清淨海洋行動聯盟提供),記錄拾獲的海岸垃圾類別與數量。最後經統計得出,垃圾共清除約130公斤。其中塑膠製品比例最多,寶特瓶高達542支;其次為手搖杯飲品所使用的塑膠吸管,共計427根;拾獲總數排名第三則是塑膠瓶蓋,共計369個。垃圾總數排名前三的項目都是與日常飲食相關的塑膠製品。
透過記錄垃圾組成及數量,每個人都能成為公民科學家,共同監測海洋垃圾的結果和成因。以紀錄為憑,不僅是為了重新喚起對海洋汙染的重視,也為如何構思不讓海洋污染的源頭擴增,能有制定環境保護策略的方向。
這次淨灘,學生所使用的淨灘裝備與秤重工具,都由北海岸觀音山風景管理處協助提供。至於那些從海岸清出重達130公斤的垃圾,最後則由管理處安排當地清潔隊,一袋接著一袋運走。沿著海岸一路淨灘,學生在活動結束後,心中感悟簡單而深刻。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的學生表示,撿到的垃圾很多繩子和魚網,和想像中不太一樣。看到大家同心協力幫忙海岸回復它原來的樣子,就很感動。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的馬來西亞僑生提及,馬來西亞淨灘活動不多,很羨慕臺灣豐富的淨灘活動。愛護環境每個人都有責任,只要花一點心力就能做到很多。臺灣大學電機系的學生則說,今天是自己第五次來淨灘。淨灘不是真的能讓海灘更乾淨,而是讓自己更注意環保議題,在生活中落實,也期許自己影響更多人一起加入環保行列。
臺灣師範大學副教授魏秀珍、臺灣大學教授李建模以帶領老師的身分,在這次淨灘給予學生勉勵,期許各位在生活中立行減塑,並衷心期望教育能夠深耕環保議題,進一步延續下去。
淨灘系列活動,第二場將舉辦於2018年10月27日,詳細報名資訊將於今年九月下旬公布於「臺灣師範大學減塑促進中心」粉絲專頁。
資料來源:減塑促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