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園記者公領110李岱凝報導】由林務局主辦計畫、並由師大生科系承辦拍攝的紀錄片《城市遊俠——鳳頭蒼鷹》,6月8日在公館校區研究大樓放映,該片全由師大生科系師生籌辦拍攝,計畫主持人即為師大生科系教授林思民,導演王喆宣目前也正就讀於師大生科系博士班,師生傾盡全力,為鳳頭蒼鷹的生活樣貌留下最美紀錄。
《鳳頭蒼鷹》期待能跳脫傳統生態紀錄片的框架,不再以野生動物的悲情形象和大自然受到的破壞為訴求,而是以明快活潑的節奏,傳達老鷹的「正能量」,帶領觀眾認識城市裡不曾留意的生命力。
台灣猛禽會在台北、台中兩個都會地區調查,發現幾乎每個都會公園就會有一對鳳頭蒼鷹築巢,去年繁殖季,台北就有10對,而台中市區則有17對鳳頭蒼鷹。「知道離我們最近的鳳頭蒼鷹在哪裡嗎?大安森林公園、台大圍牆邊、甚至是師大校園的生態池旁都曾出現。」王喆宣說著,座談會上有位師長馬上回應:「我曾在早晨散步時看到一隻樹鵲緊追著鳳頭蒼鷹,猜想是不是鳳頭蒼鷹剛抓了樹鵲的寶寶?」
城市中的鳳頭蒼鷹有著不同於野外猛禽的挑戰,常見的受傷或死亡原因是車禍、撞擊玻璃、或樹木修剪讓鳥巢掉落。台灣猛禽研究會提醒,若撿到受傷的鳳頭蒼鷹,務必記錄時間、掉落地點,再通報救援,才能在恢復之後放回原處。
王喆宣說,拍攝過程最大的挑戰是需要足夠的耐心『等待』,往往幾秒鐘的鏡頭要由幾小時的拍攝換來,幾乎是十倍甚至近百倍的時間差。影片中有幕鳳頭蒼鷹俯衝而下的鏡頭,便是等待了好幾天的時間才捕捉到珍貴的畫面。「當然,因為在都市,已經比在野外容易非常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