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園記者社教110廖郁菁報導】面對茫然無措的未來,選擇參加國家考試成為公務員是許多人的選擇,但你知道該如何準備國考嗎?5月8日晚上,就業輔導中心邀請三位已經錄取公務員的師大碩、博士生,分享他們在國考這條漫漫長路上的艱辛歷程。
「為什麼你想當公務員?」錄取教育行政職系的教政所王同學表示,在決定報考公務員之前,必須先想一想自己為何選擇這條路;考選部提供的考綱可以讓考生有初步的準備方向,對工作有一定的認識後再決定報考較為可行;並且可以依據考綱為考古題分類,進而找出近幾年的出題趨勢。王同學因為就讀教育系而選擇進入教育行政職系,但對於沒有專業科系的非本科生,又該如何選擇?錄取一般行政的社教系碩班任同學指出,除了科系之外,工作性質與錄取率的高低也很重要,避免不適合自己、或不易錄取的職位。
面對繁雜的考試內容,讀書計畫該如何擬定?王同學與任同學皆認為,讀書時間的安排應該合理、務實,才容易實踐;同時為自己保留休息時間是必要的,適當地放鬆自我才不會半途而廢。王同學也要求自己有固定的作息,「紀律代替焦慮」,應考時較不會發揮失常;任芸萱為自己設立「停損點」,一定時限內必須考上公務員,否則就另覓跑道,避免無止盡地追尋。已經錄取測量製圖職系的地理系博班生宋同學則會在計畫中設定「檢核點」,檢視這一週讀書是否確實。對於讀書會也講者也有不同看法:任同學擔心可能拖累自己的進度,缺乏好的領導者也容易造成效率低落;宋同學則分析,其優勢在於以多元視角檢視考題,但彼此也容易分心聊天,進度不一時更可能形成額外負擔。
三位報考不同職系的學生,準備考試科目的方法也相異。王同學分享,他在準備教育行政學、比較教育、教育心理學等熟悉科目時,會利用心智圖、魚骨圖及表格作整理,橫向比較各方面的差異;面對不擅長的測驗統計,他則建議同學將公式及原理弄懂、背熟,方能得高分。而作為非本科系的考生,任同學強調「打底」很重要,透過教科書熟悉該科的精隨,一再練習考古題,然而原先的專業科目也絕不能偏廢。三人皆同意閱讀新聞、期刊將是勝利關鍵,近年來考題結合時事成為趨勢,若只埋首書中將可能錯失收割高分的機會。
來到考場上,兩小時寫四題申論題,分配時間的技巧不可或缺。王同學提出自己當年的方法是「在考題旁寫下完成時間」,時間一到立刻跳題,避免留下空白:無論如何都要盡可能「寫好寫滿」;在寫申論題時可以多使用「行話」,較內行的用語容易獲得考官的青睞。他和宋同學都建議同學條列式整理內容,適當留白、畫底線及引號、使用多種顏色、繪製圖表等方便考官閱讀的段落排版方式,能讓自己留下好印象。
分享的最末,同學詢問關於兵役的問題,宋同學坦承,自己當初的確因此喪失了讀書熱忱好一段時間,但他也認為現行替代役制度,讓我們得以有更多時間用以讀書。工作進修方面,王同學則透露,其實主管都很鼓勵下屬繼續進修,請假不會是太大的問題。
最後,任同學鼓勵大家保有對社會的洞察力,生活經驗也可以寫進考試裡;宋同學則提醒,國考可能經歷很多次的失敗,過程相對吃力不討好,唯一的對手就是自己,請大家都要相信過程的真實。